治疗前列腺炎结石泌尿系感染急性肺炎
北京专业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092833.html 导读:导赤承气汤,出自《温病条辨》卷三。具有攻下热结,清泄小肠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小肠热盛,症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结石、泌尿系感染、急性肺炎、哮喘、便秘等。 方歌导赤承气用生地,连柏大黄芒硝赤 导赤承气治求因,左尺牢坚火腑寻;小便赤痛时烦渴,赤芍连地柏硝军。 组成赤芍三钱(9g),细生地五钱(15g),生大黄三钱(9g),黄连二钱(6g),黄柏二钱(6g),芒硝一钱(3g)。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功效攻下热结,清泄小肠。 主治阳明腑实,小肠热盛,症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脉左牢坚者。 方解 阳明温病,腑实未除,左尺脉牢而坚实,又见小便色赤而刺痛,时觉烦热口渴,这是心热下移于小肠的表现。因心与小肠为表里,脏病及腑,热移小肠,小肠腑气不通,更加重阳明热结。此时,不清其源,独泄阳明是徒伤胃肠,所以用导赤承气汤泄小肠之热,下大肠之结。正如吴氏所说:“其因火腑不通左尺必现牢坚之脉,小肠热盛,下注膀胱,小便必涓滴赤且痛也,则以导赤去淡通之阳药,加连、柏之苦通火腑,大黄、芒硝承气而通大肠,此二肠同治法也”。 本方所治证属阳明湿病,下之不通,心热下移小肠所致,治宜清肠通腑为法。方中黄连、黄柏上清心火,下泄小肠之热;赤芍、生地清热凉血,活血止痛;大黄、芒硝攻下热结,除大肠之热。诸药合用,共成泄小肠,通大肠之剂。因心与小肠属火,与赤相应,方用导赤散的生地,去木通、竹叶、甘草,加黄连、黄柏、赤芍、大黄、芒硝而成,取其义而未全用其药,故名导赤承气汤。 本方是为温病阳明腑实及小肠热盛而设,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为辩证要点。 证候分析 这个证候是既有阳明腑实,又有小便排泄障碍的兼证,属大、小肠同病。中医理论认为,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所消化的水谷进入小肠之后,由小肠吸收。 在吸收的过程中,它对水谷进行分清泌浊的分类,把营养物质吸收,再把水谷的浊气进行分类,谷物的糟粕下输大肠,水液的糟粕通过气化输入膀胱。 按照中医理论的说法,膀胱中的水液有两条来路:一条来路是小肠气化进入膀胱;一条来路是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以出现膀胱中小便代谢失常的问题,一是责之于肺,一是责之于小肠。因为小肠在五行中属火,为火腑,所以出现小便涩滞热痛的病变,就是火腑小肠热盛下移膀胱所致。 膀胱里的水液不是清水而是浊水,也就是说水液里含有大量代谢的废物,浊水里的水分被热邪消耗,其中的废物就浓缩而黏稠,热邪与浊水互结、于是就导致小便将滞不利。 大肠里是热邪与谷物的浊气互结形成燥屎而致便秘、腹胀痛。 膀胱里是热邪与浊水互结,使水液浓缩黏稠,而致小便涩滞,涓滴不畅,尿道热痛,尿液排出障碍。 涓,是形容水流细,涓滴不畅就是形容小便滴沥而出,尿流细而且排出不通畅。因为膀胱热盛,所以排尿时尿道热痛。 本方配伍有三个特点∶ 第一,生地、赤芍与黄连、黄柏配伍,组成甘苦合化阴气之法,善于治疗阴液亏损之小便短赤不利。 第二,生地、赤芍不仅甘寒滋阴生津、而且凉血散血,与黄连、黄柏配伍,有犀角地黄汤(今名清热地汤)合黄连解毒汤意,可以清解血分郁火,治疗血分火热下移小肠之小便涩痛不利、尿赤、尿中带血。 第三,黄连、黄柏与大黄配伍,类似于《金匮要略》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重在泻心火以治疗吐血,心气不定,这三味药与生地、赤芍凉血药配伍,则善于凉血清心泻火,治疗心与小肠火热之证。 加减用药 若小便涓滴不畅,尿色红赤,甚则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为络伤血溢,瘀热蕴结,阻于尿路,可于本方内加车前子、阿胶、栀子、小蓟或白茅根等药。 使用注意方中需重用生地滋阴,苦寒导泻之品则宜轻用,以免苦燥伤津使津液偏走大肠。 医案精选 祁某,女,34岁,工人。年6月初诊。尿频且急,溺时疼痛,尿色红赤,身热口渴,腹部胀满,大便干结五日未行,苔黄燥,脉弦数,左尺牢坚。尿液检查∶红细胞(++),白细胞(+++)。 临床表现:身热,便秘,腹胀痛,小便涓滴不畅,尿时热痛,尿色红赤,时 烦渴甚,舌红苔黄燥,脉数。 此阳明腑实,小肠热盛之候也。法当通阳明之结,泄小肠之热,仿导赤承气汤意。 处方∶细生地15g,京赤芍12g,黄连6g,黄柏9g,生大黄(后下)9g,芒硝(冲)10g,石苇15g,凤尾草30g,白花蛇舌草30g。 二诊:服上方2剂,腑通、溲畅、痛解,后以养阴清利剂,调治半月,尿常规正常。尿培养二次均无菌生长。 按∶此例属中医淋证范围。小肠热盛,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故尿频且急,溺时疼痛,尿色红赤,热盛阳明,则口渴欲饮;肠道热结而致大便干燥难行。苔脉均为腑实兼小肠热盛之象,投以导赤承气汤酌加清利之品,双管齐下,而收佳效。 尿路结石陆某,男,49岁,农民。年9月来诊。 症见:小溲频急,茎中热涩刺痛,点滴难解,头汗淋漓,间解血尿。B超检查示膀胱尿道结石。既往曾类似发作2次。患者畏惧手术治疗,求治于中医。 视其形气俱实,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实有力,少腹拒按,是时大便五日不解。患者平素喜嗜辛热肥甘,聚湿生热,蕴结下焦,壅阻水道,不通则痛。当通腑排石,用吴氏导赤承气汤化裁。 处方:生大黄、芒硝粉各9g(冲服),赤芍12g,生地20g,黄柏10g,金钱草30g,木通5g,六一散(包)20g,石韦、冬葵子、茯苓各15g。五剂,水煎服。 二诊:服2剂,大便通,小溲剧痛难忍,辗转翻滚不安。五剂后,排出瘀血2块,内夹蚕矢大砂粒2粒,溲利,痛止血停,追访迄今未复发。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周爱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z/10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罗讷河谷特级,除了CDP还有哪些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