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2
五灵脂 《鸡峰昔济方》曰,治卒暴心痛,不可忍者:五灵脂,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洒下,妇人醋汤下。 有个妇人产后腹痛难忍。 老爷爷说,是像针刺那样痛,还是胀痛? 妇人说,就像针刺那样。 小指月看她痛得皱眉,一筹莫展。 老爷爷说,如果是胀痛,属于气滞可以用厚朴、小茴香。如果是刺痛,属于血瘀,就要用失笑散。 病人脉象细涩,唇暗,又明显是刺痛,那是血瘀腹痛无疑了。 小指月给她包了一包失笑散,就叫她当下用醋水趁热服。一喝下去,过了会儿,微微出点汗就不痛了。那一脸刺痛苦恼之状,立马转为欢喜微笑。 小指月哈哈一笑说,这就是失笑散,刺痛到没有笑脸,一服用下去,血一化开,通则不痛,笑脸就回来。痛苦地失去笑容,可以让笑容再回来,这活血化瘀止痛的药散,真妙啊! 老爷爷说,这五灵脂跟蒲黄两味药,乃治疗妇人心腹瘀滞刺痛之良药,用醋煎,可以加强止痛效果,配合温水趁热喝,能温通血脉。血脉遇寒则凝,得温则行。 如果没有蒲黄的话,单用五灵脂也管用,《本草纲目》认为,五灵脂也可治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血瘀诸痛。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治产后心腹痛欲死: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等分。为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局方》失笑散) 相反相激妙用人参、五灵脂有个病人经常愤怒忧虑,又暴饮暴食,这样有忧忿伤肝,暴食伤脾,长此以往,他肝部就长了个囊肿,医院检查他肝脾还肿大,搞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隐隐作痛,医生给他破血逐瘀的三棱、莪术,肝部的病灶,仍然无动于衷。 老先生摸他脉象,弦滑搏指,便说,弦为肝胆病,滑乃痰湿重,脉象弦滑有力,乃痰湿气血互凝之象。 治病如同解死结,如何把痰瘀互凝之象解散开来呢? 老爷爷说,用四物汤化散其瘀血,用二陈汤消磨其痰湿,再配人参、五灵脂。 小指月有两大疑惑,第一个疑惑是这四物汤跟二陈汤,如此平和之药,能够治疗这肝脾肿大吗?别人用三棱、莪术还破不开肝区的囊肿,难道就用这极普通的四物汤就能解散开吗? 老爷爷说,你再复杂的病也是由基本的病理产物组成的,离不开痰饮瘀血,二陈汤乃化痰饮祖方,四物汤乃血家第一方,这样痰瘀互结,用此最平和之方,往往最为有效。 小指月第二个疑问,这人参最怕五灵脂,它们是十九畏里头的药,能搭在一起吗? 老爷爷说,相反相激,人参得五灵脂,能补气化瘀,五灵脂得人参善推陈出新,它们两味药能够令陈莝去,新血生,瘀滞尽,营卫昌。它们有四物汤带入肝中,利用它们相互激荡,可以将病灶化开。 这样这病人原本用三棱、莪术之类破血之药都没能够化散掉的肝脾肿大,这次用这么平和的汤药,反而令得肿胀消,胃口好,大便排出很多黑血,半个月后,肝区的囊肿居然消失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脉诀汇辨》中曰,有个官夫人,经常忧忿交加而吃饭,因此犯了严重的噎膈证,胸中隐痛,饭食不下。 这妇人阳脉滑而阴脉搏,明显是痰血互凝之象,于是用二陈汤加归尾、桃仁、郁金、五灵脂,连续服用四剂,症状还没有大的改善。 于是又想到人参跟五灵脂相搭配,善于融化瘀血,便在前面方中加人参两钱,焙用五灵脂,然后再服用,这样死血遂从大便出,服用十剂时,噎膈止,胃口开,胸中隐痛消失,遂愈。 五灵脂拾珍谷济生:人参五灵脂配伍治疗肝脾肿大 “人参最怕五灵脂”是“十九畏”中的一畏,属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然而《珍珠囊药性赋·雷公炮制药性解》一书中有四物加人参、五灵脂以治血块的记载;《东医宝鉴》一书中有“人参芎归汤”,其中有人参、五灵脂同用的记述,先生将二药配伍治疗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每获良效,从未发现副作用,现举病例1则,以供参考。 孙某,男性,54岁,患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肝功反复异常,年求诊于先生。自述体倦乏力,腰膝疲软,肝区疼痛,腹胀,面色晦滞,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滑,脉弦涩,B超提示:肝大肋下3cm,脾大肋下4.5cm,诊为气虚血瘀型,处方:黄芪30g,人参10g(先煎),五灵脂10g,当归10g,山甲15g,炙龟甲、鳖甲各15g,白术10g,丹参15g,赤芍20g,鸡骨草15g,枳壳10克,郁金20g。每日1剂,本处方连续服用2月,再次B超肝肋下1.2cm,脾肋下0,后以原方配制丸剂,每日20g,连续1年,迄今20余年肝功正常,肝脾肿大消失。《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指月按:吴仪洛《本草从新》说人参配五灵脂“因相恶而效更奇”。久病多虚,久病多瘀,既虚且瘀,需要益气活血。人参得五灵脂则补而不滞,益气化血而无留瘀之弊;五灵脂得人参则扶正祛邪而无伤正之虞。章次公先生早在30年代编写的《药物学》中即指出:二者完全可以同用,希望医药界同仁勿为成说束缚。 五灵脂 苦甘,温。 ①《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酸,气平,无毒。 ③《本经逢原》:苦酸,寒,小毒。 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 ①《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②《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 ③《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 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 ⑤《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疃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 ⑥《本草述》:主损伤接骨。 ⑦《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因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下面标题,查看详细内容!★(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风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五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寄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狗脊、千年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防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桐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丝瓜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鹿衔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枝、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藿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苍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砂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厚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草豆蔻、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薏苡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猪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玉米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葫芦、香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车前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滑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通、通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瞿麦、萹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金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石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冬葵子、灯心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萆薢、石菖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茵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虎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附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干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肉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吴茱萸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小茴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丁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高良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胡椒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花椒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拔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澄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陈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楝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乌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木香、荔枝核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香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佛手、香橼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玫瑰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绿萼梅、娑罗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薤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天仙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大腹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甘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九香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刀豆、柿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山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神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麦芽、谷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内金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矢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南瓜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小蓟、大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地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槐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侧柏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茅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苎麻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羊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三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蒲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花蕊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降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仙鹤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炮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伏龙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芎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郁金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姜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乳香、没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gq/9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窗边的小豆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