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座安国市,这里可以把任何一棵草木,都氤氲成清香的中药
安国,古称“祁州”,位于河北省中部,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 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公元前年,始置安国县。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安国是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也是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蜚声海内外。 一种文化孕育一座城市,一类产业兴盛一方热土。 安国药市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域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庙和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等。 安国在明清时期就是北方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中药集散地,不仅交易药材,还交流中药鉴别、种植和加工等技术,逐步形成“种药、做药、卖药、用药”的安国药文化。 安国的乡镇分布着许多传统中药店,进去能感受到一份心灵的安静,这里装中药木匣子均大小一致,上面用正楷毛笔字写着药名,一排就有数百种药。 中药最是讲究配药的分量,多一分则药效有天壤之别,差一克则可能药效全无,或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 这就是中草药的奇妙之处!同样一个方子,同样的望闻问切,同样的一种病,可不同医生开出的药,治病效果却完全不同,有的妙手回春,有的无关痛痒。 药包好了,医生会交待泡多长时间,煮多长时间,饭前还是饭后,一天几次,忌讳什么食物等,说者有板有眼,听者频频点头。 抓药医生动作轻而柔,来来往往,行云流水,中药味儿一股劲地往鼻翼里钻,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舒坦,一如中药店里舒缓流淌的时光。 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就是安国伍仁桥村人,现存“蒲水威观”石匾,传为关汉卿手迹。安国为什么会产生这伟大的戏剧家,安国的药方柜子上给出了答案。 站在药房里,不仅闻到阵阵草木芬芳,看到这些药名儿,浑身就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妥贴,肺腑间充满山野气息,脑海里全是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不信你看看! 这里有四季:春砂仁、夏柘草、秋桑叶、冬葵子。 这里有五行:金银花、木通、水獭肝、火麻仁、土茯苓。 这里有四象: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丸。 这里有山河:山药、川芎、望江南、河白草、海浮石、洋金花。 这里有牲畜:猪牙皂、牛膝、羊踯躅、马宝、鸡血藤、狗肝菜,鼠粘子、牛黄、虎骨、兔丝子。 这里有数字:七叶莲、八角茴、九香虫、十大功劳叶、百草霜、千金子、万年青。 安国的乡村,几乎每个农民都能种植几种草药,并熟知它的品性。他们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天天带着一身清香走在石桥上。 安国虽非水乡,但境内多桥,且多为明代建筑古迹,七桥八景,声名远播。 伍仁桥村南的万寿桥,为五孔石桥,明万历二十六年神宗敕建,采用宫式典型营造法,桥拱自中孔按比例向外孔逐孔缩小,取材均为长方大理石料。 南章村西南的安定桥,横跨月明河,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板式桥,中间5孔,桥墩为柱式,每墩6块方石。如今今明月河已经平毁,桥不再用,遗迹尚存。 南王买村南口的南王买石桥,原为木桥,横跨小唐河,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年,改建为6墩7孔板式石桥,每墩由3根石柱码成,桥面近于水平,今河床已为耕地,仅存残桥。 这是安国的景色,石桥,流水,还有纤纤的中草药。 安国,如今从中药的种植、科研、加工、生产、经销到使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实现了由“药材之都”向“药品之都”的华丽蝶变。 现在,中药种植已成为安国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撑,有18万农民依靠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各村落恒温恒湿的大棚内,麦冬、百合、铁皮石斛、蒲公英……株株种苗卓然而立,远望去,似置身绿色的海洋。 近年来,安国市作为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试点,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左右,为全国中药材标准化、机械化、规范化和溯源化提供了安国模式。 安国有个东方药城交易大厅,全国各地的药商都来这里挑选药材,商讨价格,特别是今年抗击疫情之后,打包发货的任务更重。 东方药城是北方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但这里遵守传统药市经营模式,只在上午开门营业。目前交易大厅有多个摊位,余种药材。 疫情过去后,欢迎大家亲自来安国,体验那草木的香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z/10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排结石的中药有哪些应该怎么搭配使用比较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