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
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血散而不妄行。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各种出血。本类药物具行散之性,出血而无瘀者及孕妇宜慎用。 11.2凉血药·化瘀止血: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 蒲 黄 本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stifolia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1或同属植物的花粉。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夏季采收。 生蒲黄、蒲黄炭。 甘,平。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通淋。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止血与行血并行,涩血与散瘀兼备,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治诸血症最效”(《本草新编》)。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滞皆可,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长于行血通经,消瘀止痛,凡血滞瘀痛皆宜。生用“有渗湿之能”(《本草约言》),能通淋止痛,尤善治血淋涩痛。此外,能化脂降浊,可用于高脂血症。 1.出血 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等,可单用冲服,或配伍其他止血药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外掺伤口。 2.瘀血痛证 治心腹疼痛、产后瘀痛、痛经等,常与五灵脂同用,如失笑散(《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可单用蒲黄末,温酒调服。 3.血淋涩痛 常与生地黄、冬葵子、小蓟等同用。 煎服,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孕妇慎用。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C28H32O16)和香蒲新苷(C34H42O20)的总量不得少于0.50%。本品有止血、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及脑缺血、抗炎、镇痛、利尿、调脂等多种药理作用。 蒲黄味甘与性平,归入心包与肝经,收敛止血与祛瘀,利尿通淋止痛良。 文字来源 临床中药学 图片来源 大家中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gq/9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果园有机肥怎么施效果才好你知道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