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花生、花生油的人可能对黄曲霉毒素并不陌生,因为它在这些食物中很常见,特别容易出现在湿热的环境。

要知道黄曲霉毒素可是致癌物里的明星成员啊~!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已知最强致癌化学物质之一。

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显著的慢性毒性。其剧烈的毒性比人们熟知的剧毒药氰化钾要强10倍,比砒霜大68倍,比眼镜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一粒严重发霉含有黄曲霉毒素40μg的玉米,就可令两只小鸭中毒死亡。

黄曲霉毒素还具有致突变性,动物实验可见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断裂,某些染色体缺失等。

作为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一类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其衍生物有20多种,包括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G1和M1的毒性次之。

不要以为只有在食物中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中药材和饮片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中也易受到真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肝肾毒性毒素残留,严重影响中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用药安全。

年版《中国药典》就对柏子仁、大枣、水蛭、地龙、肉豆蔻、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槟榔、酸枣仁、稻芽、薏苡仁、延胡索、土鳖虫、九香虫、蜂房、马钱子等24味易霉变中药材、饮片项下制定了“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和限度标准,即“本品每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今天要和大家着重说的就是关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只有采取高效、简便的方法,才能准确、快捷地检测出中药中的黄曲霉毒素。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收载的中药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但因为其前处理方法复杂、需要配置大型仪器、检测时间长,且样本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效率易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等,而存在样本检测技术门槛高、检测周期长、检测成本高等问题。

于是,具有高度特异性、高灵敏性、快速简便等优点,且样品前处理简单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成为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cd/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