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歌HEALTH-LIFE

四月

中草药联句歌

文/饶卫国

百味中药煮成茶,

仙茅含羞素馨花。

牡蛎丹参煅龙骨,

百合知母法半夏。

党参广东万年青,

石斛七叶一枝花。

黄芪海藻酒萸肉,

牛膝瞿麦柴胡打。

熟地独活女贞子,

远志合欢金银花。

九里香闻石仙桃,

过塘蛇看野菊花。

一支箭射相思子,

半边莲梦桑寄生。

虎杖当归天花粉,

薜荔生地无根藤。

桃仁桂枝淫羊藿,

枳壳茯苓土鳖虫。

枸杞炒王不留行,

石菖蒲遇肉苁蓉。

紫花地丁皂角刺,

盐车前子广地龙。

黑蚂蚁食冬葵果,

蛇床子倚迎客松。

夏枯草含五味子,

蒲公英恨长蜈蚣。

古有神农尝百草,

后来医圣百世宗。

中华医学真瑰宝,

回春妙手古今同!

PS.

生病的时候吃西药怕抗生素,中药又不识药性?

噢,no!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来纠结好吗?

中药是老祖宗的智慧,重在调理身体。

61味名贵中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全在这里了,快来一起学习吧~~~

(往下戳,中草药辨别技能一键Get~)

第一章

仙茅

含羞草

素馨花

牡蛎

丹参

煅龙骨

百合

知母

法半夏

党参

广东万年青

石斛

七叶一枝花

黄芪

海藻

酒萸肉左/仙茅右/含羞草

又名地棕(四川、贵州),具有益精血、壮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

味甘,性凉。可宁心安神,清热解毒。微毒,长期接触或服用,会引起毛发变黄或脱落。不可单独服用,不宜室内种植。

左/素馨花右/牡蛎

“花之最弱者”,巴基斯坦的国花。味苦,性平。可舒肝解郁,行气止痛。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兼有护肤美容之功效。

味甘咸,性平。能滋阴益血,养心安神。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用于虚损劳疾,阴虚血亏,失眠心悸。

左/丹参右/煅龙骨

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之功效。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为煅龙骨。味甘,性平,可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左/百合右/知母

味甘微苦,性微寒,可蒸食、煮粥,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

味苦,性寒。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肺热燥咳,肠燥便秘。由于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左/法半夏右/党参

是半夏的加工品,块茎入药,味辛,性温,质松脆,有毒。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治疗咽喉干燥,痰多咳喘。

味甘,性平。可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健脾益肺。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为上品。

左/广东万年青右/石斛

味辛、微苦,性寒,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全株入药。叶和精肉同煲,可治热血、咳血、大肠结热。茎叶捣烂,可敷治狂犬咬伤。

因花姿优雅而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味甘淡微咸,性寒。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常和绿茶冲泡为茶饮用。

左/七叶一枝花右/黄芪

味苦、性凉。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民间常使用它治疗毒疮。

味甘,性微温。和人参一样均有补气之效,常用于体衰日久者。常食用可避免经常性的感冒,增强免疫功能。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赞誉。

左/海藻右/酒萸肉

“海藻”是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海洋藻类的总称,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常为干制品,食用前应先短时间泡洗,然后蒸熟,再清洗切丝凉拌或与猪肉炖熟,也可与豆腐同炖,吃法大体上与海带相同,尤其适合缺碘者。

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味酸涩,性微温。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第二章

牛膝

瞿麦

柴胡

熟地

独活

女贞子

远志

合欢

金银花

九里香

石仙桃

过塘蛇

野菊花

一支箭

相思子

半边莲左/牛膝右/瞿麦

根入药。味苦甘酸,性平。生用可活血通经,熟用可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用可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

味苦性寒,全草入药,可清热利尿、破血通经。也可作农药杀虫

左/柴胡右/熟地

味苦,性微寒。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味甘,性微温。可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用于血虚或肾阴不足的萎眩晕心悸,失眠盗汗等症。是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左/独活右/女贞子

味辛苦,性微温。可祛风除湿,痛痹止痛。阴虚血燥者慎服,气血虚者禁用。

味甘苦,性凉。可补肾滋阴、养肝明目。主治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阴虚发热等病症。

左/远志右/合欢

味苦、辛,性温。可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等症。

“合欢蠲怒,萱草忘忧。”味甘,性平。可“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左/金银花右/九里香

又名忍冬。可散风热,解血毒。主治热毒,常喝金银花茶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的治疗与康复。

味辛,性温。可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牙痛,蛇虫咬伤。

左/石仙桃右/过塘蛇

味甘、微苦,性凉。可养阴润肺,利湿,消瘀。用于肺热咳嗽,咳血,眩晕,头痛。

味苦、微甘,性寒。可清热利尿,解毒。用于感冒燥热,咳嗽烦渴,风火牙痛。

左/野菊花右/一支箭

性微寒,全草入药,可疏散风热、消肿解毒。对夏季蚊虫叮咬的红肿脓包具有杀菌去肿的作用。

味苦甘,微寒。清热毒,除风热。

左/相思子右/半边莲

味辛苦、性平。种子质坚,色泽华美,可做装饰。有剧毒,不宜内服。外用治皮肤病,根藤入药,可清热解毒和利尿。

味辛、性平。因花瓣如莲又偏向一侧而得名。全草入药,可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可治疗面足浮肿、疔疮、蛇虫咬伤等症。

第三章

桑寄生

虎杖

当归

天花粉

薜荔

生地

无根藤

桃仁

桂枝

淫羊藿

枳壳

茯苓

土鳖虫

枸杞

王不留行

石菖蒲左/桑寄生右/虎杖

味苦甘,性平。有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的功效。

味微苦,性微寒。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左/当归右/天花粉

味甘而重,气轻而辛,专能补血行血,活络止痛,为“补血第一药”,尤其适合女性使用。但当归的禁忌也较多,要适量服用并遵医嘱。

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

左/薜荔右/生地

味酸,性平。可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风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和宿存花可制凉粉。

甘寒质润,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李时珍称赞: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胃虚,食少者慎用。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左/无根藤右/桃仁

味甘,性温。全草药用,可滋补肝肾,祛湿消肿,治肾炎、水肿等症。

味苦甘,性平。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左/桂枝右/淫羊藿

肉桂的干燥嫩枝,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性温,可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味辛甘,性温,全草入药。为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

左/枳壳右/茯苓

味苦酸、性温。可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

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宁心健脾。可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

左/土鳖虫右/枸杞

味咸,性寒。可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等症。

味甘,性平。与琼珍灵芝、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宝”,有养肝,滋肾,润肺之效。

左/王不留行右/石菖蒲

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性平。可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多生于山沟流水砾石之间。文人爱以之清供书案,增添文趣。多受诗人吟咏,如杜甫“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陆游的“根盘叶茂看愈好”。

第四章

肉苁蓉

紫花

地丁

皂角刺

盐车前子

广地龙

黑蚂蚁

冬葵果

蛇床子

夏枯草

五味子

长蜈蚣

蒲公英

左/肉苁蓉右/紫花

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历史上西域各国的上贡珍品。味甘性温,补肾阳,益精血,是最常用的补益药物,被誉为“沙漠人参”。

味苦辛、性寒。可凉血消肿,清热利湿,主治疔疮,黄疸,痢疾,腹泻,目赤。

左/地丁右/皂角刺

性寒,味苦。可治高热烦躁,流感,体质虚寒者忌服。

为皂荚的干燥棘刺。味辛,性温。可消肿脱毒,排脓杀虫。常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左/盐车前子右/广地龙

置车前子于锅内文火炒至鼓起,喷淋盐水,炒干至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可补肝肾、明目。

主产广东、广西。可清热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

左/黑蚂蚁右/冬葵果

拟黑多刺蚁可药食两用,含多种营养成份,尤其是被誉为“生命火花”的锌。因多种活性物质相互作用,故有“异病同治”的神奇疗效。

味甘、涩,性凉。可清热利尿,消肿。用于尿闭,水肿,口渴。脾虚便溏者忌用。

左/蛇床子右/夏枯草

味苦,性温。可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

味辛、苦,性寒。可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脾胃寒弱者慎用。

左/五味子右/长蜈蚣

分为南、北二种,是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的中药,有滋补强壮之力之效,药用价值极高,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味辛,性温,有毒。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味甘,微苦,性寒。可生吃、炒食、做汤,药食兼用。可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作者介绍:

饶卫国,男,祖籍湖北黄冈,现居江苏无锡。曾用网名“乐不思蜀”和“烟之外”,已过而立年。目前在某品牌汽车4s店工作,嗜书,闲时喜码字自得其乐。

支持原创

赞赏

人赞赏









































治白癜风广州哪家医院好
苯丁酸氮芥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z/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