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百姓的根本,只要保证了这四点,百姓就不会造反。

有句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

今天《眼熟》将给各位讲述一下,三国时期的王侯将相,贩夫走卒,每天都吃什么?

包子、烧鸡?”你一定是三国无双的玩家。

“野猪肉、鳖碎肉、糯米饭?”你一定是梦三国的玩家。

(梦三国中的食物)

“塔布肉排、烧烤裂蹄牛、美味风蛇?”喂,玩魔兽世界的,你走错片场了!

(喂,走错片场了!)

书归正传,其实上面的答案除了魔兽世界之外,基本上都对。

首先,关于吃饭的次数,这是有阶级差别的,你是个平民,一天两顿饭,早晚各一顿,如果你是个贵族,那么这个时候,你是一日三餐,如果极端小的概率,爬上了皇帝,你就可以吃四顿了。

百姓一日两餐这习惯一直到了宋朝还保持着,《东京梦华录》里写着:

“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饭店中午是打烊的,不营业的,因为没人出来吃饭。

食九谷

主食方面呢,主要有九谷:粱、粟、稷、稻、麦、大豆、小豆、麻、苽。

这粱指的是高粱、粟是小米、稷是黏米、稻是大米、大豆就是黄豆和红豆、小豆是豌豆、麻是火麻、苽现在已经不怎么吃了,过去它的果实也是主食之一,叫菰米,现在嘛,其实南人吃的茭白就是这个东西的茎。

(茭白,一般用来炒肉)

烹饪方式还是以饭、粥、和饼子为主。

先说饭,那个时候的饭,跟现在的饭可不太一样,我们今天吃的饭是大米饭,也就是水稻。

但那个时候还没有“杂交水稻”,并且水稻的主要产区东北地区,在那个时候是蛮人的地盘儿,所以水稻产量是大大的跟不上的。

水稻产量跟不上,还吃什么饭呢?可以吃杂粮啊。

(豆饭是百姓的主要食物之一)

弄点粟(小米)、菰米、大豆再搀上大米,一顿主食就有了,做饭或者煮粥,都行。

(”楚苗之食,雕胡之饭,天下之至美。“---雕胡之饭指的就是菰米)

还有一个主食就是烧饼,是班超出使西域的时候传回来的,《续汉书》里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这胡饼,指的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烧饼。

新三国电视剧里,汉献帝逃难,董承递给他的食物就是一张烧饼,不过这里还是有穿帮的地方,董承递给他的是一张发面烧饼,而那个时候的人还不懂得发酵,所以面饼都是死面的,不可能有发面饼。

(献帝吃饼)

至于我们现在吃的馒头,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是诸葛亮南征的时候,用面粉捏出一个个头颅的形状,蒸熟了吃的,给士兵一种“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感觉。

最开始叫蛮头,后来慢慢就叫馒头了。当然这是野史,没有史料记载的。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奇特的吃法就是羹,一般情况下,穷人家都是把羹作为主食来吃的,在《孟子》中就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这羹在汉朝也是相当流行,像我们现在吃的泡饭,其原型就是羹,当然那个时候的羹比现在可苦逼多了,穷人家的羹一般就是各种杂粮撒点菜叶子就当一顿饭了,稍微富一点的,才能往里加肉。

(泡饭的原型其实就是羹)

毕竟过去生产力和现在是万万不能比较的,所以各种物价都贵,要不然怎么一天吃两顿呢?当然是因为没东西吃了。

食荤腥

说到肉类,那种类就逐渐多起来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吃。

先说种类,自先秦以来,就有「六畜」的叫法,分别是马、牛、羊、豕、犬、鸡。

也就是说这六种都是能吃的。

马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打仗了,要吃也是在弹尽粮绝的时候吃的移动干粮,老百姓是吃不着。

(小编没吃过马肉,谁告诉我好不好吃)

牛那个时候可是主要劳动力,不到老死的时候,肉你是吃不到的,在《汉律》中更有:“不得屠杀少齿”的说法,意思是,年富力强的牛,不能杀,杀了就犯法。

羊肉那个时候比较少,因为算是舶来品(其实现在也是内蒙和甘肃才吃),但是也有。

猪就吃的相对多一点,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只是相对多而已,《盐铁论》中有记载:

“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

大概的意思是,平时吃五谷,只有来客人了才杀猪,当年吕伯奢身死,就是因为要杀猪招待曹操。

(吕伯奢,好人却难得一生平安)

狗是老百姓吃的最多的肉!《汉书》和《史记》中,可以查出吃狗肉的文献最多。在过去,狗可是典型的移动食物,和刘邦一起造反的樊哙,就是以“屠狗”而起家的。

至于最后的鸡,也是普遍的食物之一,曹操尤其爱吃鸡,至今安徽地区还有一道名菜叫“曹操鸡”,在新三国里,曹操迎献帝的时候,给献帝的礼物也是“刚刚烹熟的鸡汤”。

(一碗鸡汤,献帝痛哭流涕)

这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那基本上就是鱼了。

关于鱼类,东吴的孙权吃的比较多,在《神仙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吴主共论鱠鱼何者最美,象曰:“鲻鱼为上。”

这讲的是孙权遭遇神仙,他不跟人家神仙讨论长生修炼的法门,却问人家什么鱼最好吃,真是大吃货!

(辣酱烧鲻鱼,好饿啊!)

关于吃法方面,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做法,煎炒碰炸的,一律没有。

烹饪手段主要是四种,达官贵人一般是貊炙(烧烤)、蒸肉,还有一种是老百姓的吃法:把肉做成肉酱和饭或者粥一起拌着吃。后来晋朝的晋惠帝,就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做“何不食肉糜”,就是指的肉酱,这传统就是自汉朝传承下来的。

此外还有就是腌制腊肉,毕竟那个时候没冰箱啊。

(腌腊肉)

但不管怎么说,肉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还是稀罕物,要不然也就不吃肉酱了,在《秦汉史》中有这样讲:

“此皆古非老者贵者不食肉之旧法。”(除了老人和达官贵人是不吃肉的。)

食蔬果

至于蔬菜方面,现在经常见到的那些蔬菜,在汉朝的时候---都没有。

西红柿(明朝传入)、马铃薯(明朝传入)、洋葱(二十世纪初传入)、辣椒(明朝传入)、大白菜(元朝发现)、花菜(十九世纪传入)。

看到了吗,现在餐桌上常见的蔬菜,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没有,连辣椒都没有哦。

那么,那个时候的人吃什么呢?

首先是苤蓝,在《范胜之书》中,有记载:

“灵帝时,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

这蔓菁就是苤蓝。

(就是这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吃)

然后就是韭菜,早在《诗经》之中,就有:“献羔祭韭”的说法。

根据《四民月令》记载,“瓜、芥、葵、冬葵、芜菁、芋、生姜、蘘荷、大葱、小葱、胡葱、大蒜、小蒜、杂麻、韭、苏、蓼。”这些蔬菜基本上就是三国时期的所有蔬菜了,其中还包含着很多我们现在当调料的东西,像生姜、大葱、小葱,过去人家可都是当主食吃的。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食物,就是“豆腐”,传说中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刘安发明豆腐)

有的人觉得这太惨了,事实上在汉朝之前的秦朝,这些东西里面三分之二都没有,三国时期的人民还是得好好感谢张骞和班超啊。

至于吃法,最多的是“盐菜”,其实就是现在的咸菜,这个做咸菜的方式,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

“大羹不致五味也,鉶羹加盐菜矣。”

(干盐菜,现在是著名土菜了)

还有其他的做法,蒸、煮、烤,跟现在差不多。

本期三国饮食探秘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还想看到《眼熟》来给大家产出哪些历史内容?欢迎在下方留言。

此外,马肉、茭白、苤蓝和曹操鸡小编都没吃过,谁吃过的告诉我好不好吃?

引自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

赞赏

长按







































初期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