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于民俗之重,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民间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为一岁之末,新岁之始。始末交替,枯荣相接,既有年岁渐逝之憾,亦有福荫之祁。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这一天,远方的游子会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和家人围坐在炉边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气。北方家家必吃饺子,南方必有汤圆,只求一家团圆。

文人墨客笔下的冬至,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冬至诗

南北朝·鲍照

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鴈。

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

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诗人首联用庄子“无待”和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典故,接下来用自然界的太阳、日影、霜鹤、云鴈、长河、层冰来表达自然风物的变化。

然后哀叹自己容颜的衰老,值此节日却被迫与亲朋离散,眼前缺少一个知音的佳人!

冬至夜作

唐·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葭jiā,指初生的芦苇。古人烧芦苇薄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首句指的就是“葭灰占律”。“冬至一阳生”,由冬至阳气发动想到早梅开放,枯草变绿,冰冻溶解,此诗寄托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定和对未来的一丝担忧。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唐宋时,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冬至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无故不回家过冬至的人,会被视为不认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团聚的日子。

诗人每到冬至就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在应该团聚的节日,却长时间作客他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奈、哀伤的情感。

至日登乐游园

唐·裴度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验炭”指的是古人“冬至悬土炭”的习俗,《史记》载:“冬至,短极,悬土炭。”就是说,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阳气至,炭那边就会重,而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

古人有云:“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全诗有一种自得与惋惜相融合的大唐情调。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诗人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人,却猜想家中亲人是如何想念自己,这手法被后来李商隐《夜雨寄北》继承和深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八神”为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对“八神”的崇拜“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秦始皇和汉武帝东游海上,都曾祭祀“八神”。

全诗描写物候现象,冬葵的影子此时达到最长,梅花也试探着在小寒之前开放,“八神”占卜预示今年为风调雨顺之年······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这首诗写诗人老年的心境和贫穷的生活,同时从诗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冬至作为节日的重要性,家家祭祖,一般人家也不例外。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用的也是“葭灰占律”的典故。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是形象化地描述地雷复一卦,初爻为阳爻,其它五爻为阴爻,初爻如同潜蛰的地中雷,等待时机冲破上面的五云(五个阴爻),也就象征着冬至一阳初动。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济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