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七之事左思娇女诗44
“《茶经·七之事》汇集了陆羽之前的历史文献,包括传说、史实、诗文等。篇首罗列了相关人物,然后再一一道来。” ?点击收听? 陆羽《茶经》七之事 晋:惠帝,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傅司隶咸,江洗马统,孙参军楚,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馀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执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惠芳,眉目灿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相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傅巽《七海》:“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时光的味道 ﹀ ﹀ ﹀ ▎注释 《娇女诗》:西晋左思作,描写二女娇态,见《玉台新咏》卷二。此处只节引一部分,个别文字也稍有不同。 鼎?lì:?,或作镉,一种与鼎同类的烹饪器。 《登成都楼诗》:西晋张载作,此处仅引后半部分。 杨子舍:指扬雄的住宅。《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年轻时贫困,当时家里很少有人来。 长卿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司马相如娶卓文君后,回到成都居住的地方,“买田宅,为富人居久之”。 程卓累千金:西汉程郑与蜀卓氏迁徙至蜀地后,因冶铸而成为巨富。累千金,形容其财富之多。 五侯:一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一指同时封侯者五人。后代也用以泛称权贵之家, 门有连骑客:形容往来的皆是权贵。 翠带:青绿色的衣带。 吴钩:吴地所产的宝刀,似剑而略弯曲。 龙醢hǎi:比喻极美的食品。 蟹蝑xū:蟹酱。 六清:水、浆、醢、涼、医、酏六种饮料。 九区:指九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 《七诲》:七,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西汉枚乘的《七发》。 蒲桃宛柰:蒲地所产的桃与宛地所产的柰。蒲,在今山西境内。宛,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柰,苹果的一种。 峘huán阳:恒山之南。 南中: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泛称。 西极石蜜:西极,指西方极远的地方,又指古代长安以西的疆域。石蜜,用甘蔗练成的结成块的糖,也有说法认为是一种野蜂蜜。 寒温:寒暄,相见时互道天气冷暖。 霜华之茗:此处指漂浮着白色茶末的上等茶汤。 诸蔗:即甘蔗。 五味:五味子,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果实入药,性温,味酸、咸。功效为敛肺,生津。 橄榄:常绿乔木,果实可入药,性平,味甘、酸、涩。功效为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 悬豹:或指玄豹。 葵羹:即用冬葵所做的羹汤。冬葵属锦葵科,一二年生草木,茎叶可食用,也可入药,能清热利湿。 美豉:上等的豆豉,豆豉是用豆类发酵制成的调味作料。 鲁渊:所指当为鲁地,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一带。 蓼苏:蓼属植物的泛称,种类甚多,通常生长在水泽中。苏,即紫苏,唇形科,一年生草本。种子可榨油,茎叶入药,性温,味辛。 精稗bài:指上等的精米。稗,精米。 参考书籍--宋一明译注-陆羽《茶经》上海古籍出版社 ▎往期回顾 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1)茶经 一之源--其字、其名(2)茶经 一之源--其地,上者生烂石(3)茶经 一之源--茶之为用(4)茶经 一之源--茶为累也,亦犹人参(5)茶经 二之具--籯、灶、釜(6)茶经 二之具--甑(7)茶经 二之具--杵臼、规、承、檐(8)茶经 二之具--芘莉、棨、扑(9)茶经 二之具--焙、贯、棚(10)茶经 二之具--穿(11)茶经 二之具--育(12)茶经 三之造--凡采茶(13)茶经 三之造--茶有千万状(14)茶经 三之造--自采至于封(15)茶经 四之器--风炉(16)茶经 四之器--筥、炭檛、火筴(17)茶经 四之器--鍑、交床(18)茶经 四之器--夹、纸囊(19)茶经 四之器--碾(20)茶经 四之器--罗合、则(21)茶经 四之器--水方、漉水囊(22)茶经 四之器--瓢(23)茶经 四之器--竹筴、鹾簋、熟盂(24)茶经 四之器--碗(25)茶经 四之器--畚、札、涤方、滓方、巾(26)茶经 四之器--具列、都篮(27)茶经 五之煮--凡炙茶(28)茶经 五之煮--其始,若茶之至嫩者(29)茶经 五之煮--其火(30)茶经 五之煮--其水(31)茶经 五之煮--其沸(32)茶经 五之煮--凡酌(33)茶经 五之煮--第一煮水沸(34)茶经 五之煮--茶性俭(35)茶经 六之饮--翼而飞(36)茶经 六之饮--饮有粗茶···(37)茶经 六之饮--於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38)茶经 六之饮--夫珍鲜馥烈者(39)茶经 七之事--三皇,炎帝神农氏(40)茶经 七之事--“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41)茶经 七之事--司马相如《凡将篇》(42)茶经 七之事--《晋中兴书》(43)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4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Hi盐放多了,汤太咸怎么办这几招太灵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