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抱膝读古诗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中国的古人因此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段。 古时候,人们把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是说蚯蚓阴曲阳伸,交冬至时阳气虽已生长,阴气却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糜角解”,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受到阴气渐退而角就开始脱落;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开始化冻,能流动起来了。 唐代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出差途中,住在邯郸的客店时恰遇冬至节,独自一人孤孤单单抱膝在灯前枯坐;此时此刻,想来家里人大约也是同样,抱膝坐在灯前,谈论着出门远行的我吧。不说气温高低,只说“抱膝”,一语点明;不说自己怎样想家,只说想到家里人正在谈论自己,这种“想家”的情绪其实更为浓烈。“蚯蚓结”的物候,与“抱膝”思乡的人情,竟然如此合拍。 唐代杜甫的《冬至》诗: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杜甫虽然没有“抱膝”独坐,可是他的心情并不舒展,他感叹:每年的冬至都是漂泊异乡,每天穷困愁病缠身,真像是陷进了泥潭拔不出来了!站在江边,看匆匆流水依旧,只有我的容颜衰老得不成样子,远方的乡亲走家串户正在欢度冬至节吧?大雪后拄着拐杖来到山顶,山腰间偶尔露出些黄褐色的石头,不禁使人想起当年长安皇宫的紫宸殿,皇帝听政散朝时,走动的官员身上佩玉叮当作响;想到这些伤心的往事,一颗心揪得紧紧的几乎不满方寸,雪野烟树,山重水复,哪里还能寻得到回长安的道路呢? 三百多年后,宋代诗人黄公度读了杜甫的《冬至》,大有“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他在《至日戏题天福寺》云: 去年至日老夫家,呼儿具酒对梅花。 今年至日空奔走,岂止无花亦无酒。 薄宦驱人无已时,客怀牢落强裁诗。 君不见杜陵老诗伯,年年至日长为客。 去年冬至那天我在家里,招呼儿子准备冬酒,对着开放的梅花小酌一番;今年冬至日,不仅无花也无酒,却还在路途中疲惫奔忙!低贱卑微的小小官职也让我没完没了奔走忙碌,身处异乡怀着孤寂勉强吟诗;你难过什么呢——难道没看见杜甫他老人家,年年冬至时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吗?看黄公度诗里流露的情绪,倒是情愿在家里抱膝而坐呢。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也喜欢杜甫的诗,她依杜甫《小至》的韵和了一首《冬至》: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朱淑真的心情比较舒展,诗里饱含着迎接春天到来欣喜:冬至时节伴随着微微的暖风,如同黄钟律管度量一样应时而至,阴气下降,温和的阳气开始回升。黄钟,是给皇帝奏乐所专用之乐器,黄钟律管又作为度量衡的标准参照物,被史学家称为“万事根本”;冬葵的影子此时达到最长,梅花也试探着在小寒之前开放;“八神”占卜的结果都预示来年是风调雨顺之年。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八神”为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对“八神”的崇拜自古而有之,秦始皇和汉武帝东游海上,都曾祭祀“八神”。“六管飞葭”,古代将苇膜烧灰放进律管内测示气候,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阳气上飞;已经看到岸边腊月的柳条,被和风吹拂着长长短短舞动,好像引领着春天到来。 交冬至节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了。 清代的王之瀚作《九九诗》,把时令及当地民俗,写成九首绝句,其中的“一九”诗曰:“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资始渐勾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这种景象,抱膝独赏,也颇雅致。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周代已有祭神仪式,汉代起列为节令日,有贺节的风俗,又称“元旦”、“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据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冬至,帝至南郊(圜丘)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民谚说:“冬至馄饨汤圆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喝完热汤面,抱膝而坐,静静地等待着阳气萌动带来的变化吧。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林草堂学习中药学25利水渗湿药4
- 下一篇文章: 湿热体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