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动态济源遨游太空归来的冬凌
10月19日, 在济源市农科院的 市航天生物育种实验基地看到, 年4月全国首批“遨游太空” 归来的冬凌草种子, 已在这里落地生根。 目前这些太空种子 育出的冬凌草长势良好。 “再有半个多月,就可以开始收种子了。”济源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室主任田瑞昌一脸珍爱地看着眼前的一株株冬凌草。 时值晚秋, 航天诱变实验基地内, 一株株冬凌草形态各异, 冬凌花竞相开放, 有的已经开始结籽。 其中, 在航天34号冬凌草航天诱变区域内, 一株高大的冬凌草枝干足足有一人多高。 经测量,其高度近3米, 在这半亩多地的实验基地, 如鹤立鸡群,格外显眼。 田瑞昌介绍, 四个从太空归来的 冬凌草品种经过航天诱变后, 发芽率差异性较大。 育苗过程总体来说还是顺利的, 平均在高度3公分左右时 定植到实验基地。 田瑞昌指着那株近3米的冬凌草植株说,与平时见到的冬凌草相比,这株太空诱变种子培育出的冬凌草茎秆粗壮、植株高大、花期提前,这只是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外观差异。其实,更多的差异,还要借助专业仪器和设备才能知晓。 济源市航天生物育种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科研人员表示,下一步要通过项目支撑,运用植物化学分析、转录组测序、分子标记、全基因组测序等手段进一步研究。“不能着急,还是要遵循研究规律。先保留种源,经过两年的生长,航天诱变过的种子种下去,苗子结了种子,保留下了种质,再采样进行研究。” “可能每一粒种子都会变异 每个变异都有可能是有益变异, 所以每一粒种子都要珍惜, 每一粒种子的后代 也都要保存下来再进行研究。” 田瑞昌说。 据介绍, 两年前送上太空的 济源冬凌草太空种子共40余克, 分别为23号、34号、 47号、53号四个品种。 从年9月至年3月, 济源市农科院分三批将 40克太空种子全部播种。 目前距离第三批大规模的 培育已经18个月了, 实验基地有选择地保留了 余株冬凌草。 据了解, 我市冬凌草种子进入太空 开展辐射诱变育种任务, 并且在济源市航天生物育种实验基地 进行繁育等相关研究, 对于济源市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是济源市历史上首次 有生物进入太空开展空间生物科学实验。 “我们期待通过育种培育出更多冬凌草益种,运用科学手段予以研究,进一步挖掘有益突变体,创新种子资源,培育高质量品种,提高冬凌草药效。”田瑞昌表示。 出品:济源市农科院 编制:济源晨报新媒体中心 稿件来源:济源网 统筹:赵点点 后台回复“农科院”更多精彩等着你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2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位阿姨为何如此钟情于冬凌草
- 下一篇文章: 半夜牙疼怎么办听这位冬凌草牙膏客户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