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本草冬苋菜你可以吃吗
发现本草第期冬葵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一起发现本草的奥秘 锦葵科锦葵属冬葵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长歌行》 冬葵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又名葵(《诗经》),菟葵(《尔雅》),葵菜(《说文解字》),露葵、冬葵菜、滑菜、鸭脚葵、卫足、马蹄菜、蕲菜、滑肠菜,金钱葵、金钱此花葵、冬寒菜、冬苋菜.....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诗经·豳风·七月》 冬葵的食用记录 冬葵在我国最早的食用记录,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记载,北魏《齐民要术》甚至还为葵立了专篇(卷三《种葵》第十七)。唐以后,冬葵作为菜食的记录就少了,它更多的是作为药材入药。但在重庆地区,我们叫它冬苋菜,现在还是常见的菜肴,人们常用它来煮汤或下面条或煮稀饭。从它的药性来看,冬苋菜若食用得当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但也有一部份人是不宜食用的。详见下文药用介绍↓↓↓ 冬葵的药用价值 1冬葵子(葵子《金匮要略》,葵菜子《妇人良方》) 冬葵子为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的果实或种子,7-11月采收,晒干。 (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考冬葵子与苘麻子在诸家《本草》中均各列为条,效用亦不相同,使用时需注意鉴别。) 甘,寒。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主治淋病,水肿,大便不通,乳汁不行。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2.《别录》:“疗妇人乳难内闭。” 3.《本草经集注》:“至滑利,能下石。”“葵子汁,解蜀椒毒。” 4.《药性论》:“治五淋,主奶肿,能下乳汁。” 5.《本草衍义》:"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窍,脓出。" 6.《纲目》:"通大便,消水气,滑胎,治痢。" 7.《本草通玄》:"达诸窍。" 8.《本草汇》:"下胞衣。" ①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肘后方》) ②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圣惠方》) ③治血淋及虚劳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④治妊娠患子淋: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⑤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验方》) ⑥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渐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⑦治难产,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捣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顿服之。(《食疗本草》) ⑧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胶五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⑨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10.治面上疱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得配本草》) 2冬葵叶(冬葵苗叶《本草图经》,蓍葵叶《滇南本草》,冬苋菜《重庆草药》,芪菜巴巴叶《云南中草药》) 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的嫩苗或叶,6-10月采收,鲜用。 甘,寒。归肺、大肠、小肠经 ①陶弘景:"冷利。" ②《千金·食治》:"甘,寒,滑,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清热,利湿,滑肠,通乳。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下痢,湿热黄疸,二便不通,乳汁不下,疮疖痈肿,丹毒,烫火伤,蛇蝎螫。 ①《药性论》:"叶:烧灰及捣干叶末,治金疮。煮汁,能滑小肠,单煮汁,主治时行黄病。" ②崔禹锡《食经》:"食之补肝胆气,明目。主治内、热消渴,酒客热不解。" ③《本草图经》:"孕妇临产煮叶食之,则胎滑易产。" ④汪颖《食物本草》:"除客热,治恶疮,散脓血,女人带下,小儿热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 ⑤《医林纂要》:"益心,泻肾,滑肠。去结行水,通乳。" ⑥《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腹胀。"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肿胀.又用以利便缓下,催生,催乳," ⑧《重庆草药》:"治肺火咳嗽,肺痨,虚咳盗汗。" ①治肺炎:冬苋菜煮稀饭服。(《重庆草药》)②治黄疸:冬葵全草二两,天胡荽三两,紫花地丁草二两,车前草一两,精肉三两。水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小儿发斑,散恶毒气生葵叶绞取汁,少少与服之。(《圣惠方》) ④治咽喉肿痛:冬葵叶、花,阴干,煎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汤火伤:葵菜为末敷之。(汪颖《食物本草》) ⑥治蛇蝎螫:熟捣葵取汁撮。(《千金方》) ⑦治误吞钱不出及误吞针:葵菜不拘多少,绞取汁,冷饮之。(《普济方》) 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别录》:"其心伤人。" ②《千金方》:"食生葵菜,令人饮食不化,发宿病。" ③《本草汇言》:"里虚胃寒人;并风疾、宿疾,咸忌之。" ④《本草衍义》:”冬葵苗,性滑利,不益人。“ 3冬葵根(葵根《本草经集注》,土黄耆《滇南本草》) 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的根。7-10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甘,寒。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辛,微甘,性温。" 清热利水,解毒。主治水肿,热淋,带下,乳痈,乳汁少,疳疮,蛇虫咬伤,小儿蓐疮,消中。 ①《本草经集注》:"葵根汁解防葵毒。" ②《别录》:"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③《食疗本草》:"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 ④《滇南本草》:"生福建、四川者,主于补气。土生者,主于破结气,下中气,止气疼,散瘀血,袪痰,消瘿瘤。" ⑤《纲目》:"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 ⑥《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虚咳,盗汗。" ⑦《药性论》:“治恶疮。小儿吞钱不出,煮饮之。” ⑧《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补气敛汗,排脓生肌。” ⑨《福建药物志》:“治慢性肾炎。” “脾阳不振者忌用。”(《本草正义》) 温馨提示:中药用药需辨证,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具体用药请咨询当地专业中医师。 版权说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编辑排版为“发现本草“原创,部份专业知识引用自《中药大辞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东昌草木记011落落芙蓉葵
- 下一篇文章: 母乳妈妈,最全发奶食谱原来榴莲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