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想到小时候常见的一株植物“苍耳”,就上网详细搜索了一下。顺便把其他相关搜索的的植物都看了一遍,发现在农村低头不见抬头见,随意采摘践踏的植物大部分都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总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只选取药用选方和药用价值)

泥胡菜

菊科泥胡菜,清热解毒人人爱,消肿又祛瘀,止血正骨折,效力稳且快。

1、治各种疮疡:泥胡菜、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2、治疔疮:泥胡菜根、苧麻根、折耳根各适量,捣绒敷患处。

3、治乳痈:泥胡菜叶、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

4、治刀伤出血:泥胡菜叶适量。捣绒敷伤处。

5、治骨折:泥胡菜叶适量。捣绒包骨折处。(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

1、《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

牛筋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清热,利湿。可以治伤暑发热,

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

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

③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下痢: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淋浊: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丝瓜络各一两,炖酒服。(《闽东本草》)

⑨治疝气鲜牛筋草根四两,荔枝干十四个,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牛筋草头一两,蒲公英头一两,煮鸡蛋一个服。并将草渣轻揉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⑾预防乙型脑炎:鲜牛筋草二至四两,水煎代茶。(《福建中草药》)

扫帚菜

扫帚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治赤白痢、泄泻、热淋、目赤、雀盲、皮肤风热赤肿。

1、用于治膀胱湿热,小便不利:与木通、瞿麦、冬葵子等同用,如地肤子汤。(《济生方》)

2、用于雷头风肿,不省人事:落帚子同生姜研烂,热冲酒服,取汗即愈。(《圣济总录》)

3、用于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

4、扫帚菜的种子是一种中药,叫做地肤子,主治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灰灰菜

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

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

灰灰菜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c,还含有挥发油,

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谷甾醇等;特别是其中极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用来下面条煮菜用。

小飞蓬

清热利湿,散瘀消肿。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外用治牛皮癣,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风湿骨痛,外伤出血;鲜叶捣汁治中耳炎,眼结膜炎。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绞汁滴。

(1)对于细菌性痢疾及急、慢性肠炎,可单用该品一两(鲜草用一两五钱),煎汁加糖服;也可配合马齿苋、辣蓼等药同用。

虎尾草

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疝气;脚气;痈疮肿毒;刀伤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绒敷。

《中华本草》

马唐

①《别录》:"主调中,明耳目。"

②《本草拾遗》:"煎取汁,明目润肺。"

刺苋

甘、淡,凉。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咸。"

②《福建中草药》:"甘,凉。"入肺,肝二经。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

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

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反枝苋

反枝苋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明目、通利二便、收敛消肿、解毒治痢、抗炎止血等功效。可治疗尿血、内痔出血、扁桃腺炎、急性肠炎等症。

种子作青箱子入药;全草药用,治腹泻、痢疾、痔疮肿痛出血等症。

蒲公英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干燥的全草。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狗尾草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

治痈肿,疮癣,赤眼

①《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

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险,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

②《纲目拾遗》:治疔痈癣。

面上生癣,取草效茎揉软,不时搓之。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治目疾。

又用治麻(疣)子。

④《陆川本草》:去湿,消肿。

治黄水疮。

⑤《重庆草药》:治目疾流泪起雾。

夏、秋采收,晒干。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

①治远年眼目不明:狗尾草研末,蒸羊肝服。

(《分类草药性》)②治羊毛癍(一名羊毛痧):以狗尾草煎汤内服,外用银针挑破红瘰,用麻线挤出瘰中白丝如羊毛状者,否则胀死。

(《周益生家宝方》)

豚草

该物种的其花粉是一种极为强烈的致敏原。豕草花粉抗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过敏性疾病(枯草热、外源型哮喘等)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年植物学家分离提纯的豕草花粉主要抗原E(简称AgE),至今仍为最纯的抗原之一。

从花粉中提纯的AgE可作为脱敏治疗剂。

山莴苣

山窝芭全草均可入药,夏秋季采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健胃之功效,可治疗阑尾炎、扁桃腺炎、疮疖肿毒、宿食不消、产后瘀血。

药理作用:山莴苣所含的豆甾醇可明显降低小鸡血中胆固醇,而对心和肺无明显影响。

益母草

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1.《本经》:主瘾疹痒。

2.《唐本草》:敷丁肿,服汁使丁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

3.《本草拾遗》: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4.《本草衍义》: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

5.《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

6.《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痢,疳,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7.《本草求原》:清热,凉血,解毒。

苦菜

性味: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主治: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者60-g);外用捣敷。脾胃虚弱者慎用

打碗花

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疝气、疥疮;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

花:止痛;外用治牙痛。

1、治小儿脾弱气虚:面根藤根、鸡屎藤做糕服。(《重庆草药》)

2、治肾虚耳聋:鲜面根藤根、响铃草各四两。炖猪耳朵服。(《重庆草药》)

苍耳

①治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阴干为末,如常酒服一大钱。(《斗门方》)

②治中风伤寒头痛,又疗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疗本草》)

③治中风,头痛,湿痹,四肢拘挛痛:苍耳嫩苗叶一斤,酥一两。先煮苍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盏半,煎豉取汁一盏半,入苍耳及五味,调和作羹,入酥食之。(《圣惠方》苍耳叶羹)

④治赤白下痢: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以水煮烂,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汤下。(《医方摘元》)

⑤治目上星翳:鲜苍耳草,捣烂涂膏药上贴太阳穴。(《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大风及诸风疾:苍耳不以多少,碾为细末,用大风(子)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荆芥茶送下,不拘时候服。(《履巉岩本草》)

⑦治癞:嫩苍耳、荷叶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袖珍方》)

⑧治疔肿,出根:苍耳烧作灰,和腊月猪脂封之。(《本草拾遗》)

⑨治热毒攻手足,赤肿焮热,疼痛欲脱:苍耳草绞取汁以渍之。(《千金方))

⑩治中耳炎:鲜苍耳全草五钱(干的三钱)。冲开水半碗服。(《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疥疮痔漏:苍耳全草煎汤熏洗。(《闽东本草》)

⑿治风疹和遍身湿痒:苍耳全草煎汤外洗。(《闽东本草》)

⒀治赤白汗斑:苍耳嫩叶尖和膏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摘元方》)

⒁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缣丝,捣汁一盏服,仍以渣敷之。(《摘元方》)

⒂治虫咬性皮炎:鲜苍耳茎叶、白矾、明雄各适量。共捣成膏,外敷螫咬处,固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症状初期图片
白殿怎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