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啥时候才出现在餐桌上
如果你喜欢一些穿越小说或者穿越历史剧,就幻想着自己凭借着掌握的历史知识,穿越到某个历史时期去未卜先知去得瑟一番。可偏偏你还是个吃货,那么,你真的就惨了! 为什么呢?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基本上都是在黄河流域,除了“五谷”作为主食外,在蔬菜瓜果方面,更是匮乏的厉害,就不要想着餐后水果养颜补水了。 一 “五谷”指的是麻、黍、稷、麦、菽,这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流域的主食,南方则是去掉麻加上稻。 黍,就是今天的黄米,粘性比较大,主要是煮粥吃。现在山西广灵和河北蔚县的特产黄糕,就是用黍去皮磨面做成的。 稷,就是粟,俗称小米。高粱也归类到这里,属于当时最主要的主食,基本上百姓都以此为生,大面积种植。 麦,又分为大麦和小麦,当时的产量可远远没有现在高,也没有大面积种植。 菽,是豆类的总称。 北方五谷所含的麻,是一种比绿豆还要小的麻子。在山西内蒙古现在还有,不过是炒了当一种稀罕零食吃了。 南方五谷替代麻的是稻,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大米饭现在总吃吧。 光吃这些主食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就呼唤蔬菜的出现。 《诗经》中记载作为蔬菜有二十多种,先不要高兴,如果知道都是些啥东东,你就不高兴了。目前大部分都已经不再食用,成为荒郊野外的绿色点缀。 比如荇,就是《关雎》中所唱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是一种多年水生草本,只有嫩茎才可以吃,不然就苦涩不堪,现在作为观赏水景养殖。 比如苕,现在的学名叫翘摇,俗名紫云英。现在基本上都是用作家畜的饲料了。 到战国以及秦汉时期,主要的蔬菜就五种:葵、藿、韭、萝卜、蔓青。 葵,当时称之为“百菜之主”。学名叫冬葵,也只有幼苗和嫩茎叶可以吃,口感欠佳。基本在唐代以后就不再种植了,以后更不把它当菜吃了。 藿,也就是鲜豆苗,大豆苗的嫩叶子,现在基本也没有人吃了。 韭,就是韭菜,还有小葱。在《汉书》中有记载,把韭菜称“韭黄”。 萝卜,无需多言了吧。秦汉时期出现了多种萝卜,只有白萝卜哦。 蔓青,在《吕氏春秋》中称之“菜之美品”,啥东西?俗名叫蜈蚣草、追风草,也是嫩叶时候吃,味苦,现在基本上都作为中草药来用,具有清热解解毒之功效。 看到这,基本上魏晋南北朝之前是不能去了。想象一下,端起一大碗小米饭,就着一盆萝卜,能坚持几天? 二 会有人说可以吃肉啊,嘿嘿,秦汉时期是禁止宰杀耕牛的。至于猪肉,人都吃不饱,是无法大规模大批量养殖。南北朝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才对黄河流域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巨大冲击,羊肉成为了肉类的第一原料。而老百姓是无福消受的,仅仅食用的,就是“脂”和“膏”。“脂”是羊油,“膏”是猪油。所谓的“搜刮民脂民膏”,指的就是这些。 唐代以后,出现“胡床”和“貊盘”,就是马扎和餐桌。大家才围坐“合食”,共用大餐桌上的大块食肉,烤全羊之类的,改变了原来席地跪坐,每人一个食案的情形。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前后蔬菜的种类才慢慢多了起来,比如茄子,原产印度和泰国。比如黄瓜,原产于印度,最初叫胡瓜,因后赵时石勒忌讳“胡”,才改名为黄瓜。比如菠菜,就是唐代李世民贞观年间由尼波罗(今尼泊尔)传入的,最初叫波棱菜。比如扁豆,原产于爪哇国,南北朝传入我国的,还有刀豆,也是由印度唐代传入的。 到宋代以后,蔬菜的种植和食用才愈发广泛。这个时候培育出菱白和白菜,这时候的白菜指的是大白菜。 元代时候因为马可波罗的原因,原产于北欧的胡萝卜由波斯传入我国。其实辣椒和西红柿的传入时间虽然早,但是真正开始食用其实很晚。起初都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看待的,那时候的调味用的茱萸,没错,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个茱萸。真正开始食用辣椒是明末了,西红柿更晚,到清光绪年间才开始作为蔬菜和水果食用。 从蔬菜水果的名字中基本就可以知道它们传入的年代。比如“胡”字系列和“番”字系列、“洋”字系列。 “胡”字系列大多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西北传入,“番”字系列大多是南宋至元明时期从海上“番舶”而来,“洋”字系列则是大多为清朝至近代才引入的。 三 主食系列除了传统的“五谷”外,在明代的时候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玉米和红薯、土豆传入了中国,尤其是在明朝末年,玉米大面积的种植,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地提高。也使得人口有了一个飞速的增长。为什么说红薯和土豆是主食呢?“五谷”和玉米的产量都是无法和红薯土豆相提并论的,尤其是“五谷”。亩产能上千斤就是奇迹了,除了麦和稻之外,其余的亩产也就是几百甚至几十斤而已。除了北宋末年因为双季节稻技术的发展,人数将要突破一亿外,之前和随后因为战乱等因素,到明朝嘉靖年间全国人口惊人突破2亿,正是因为红薯和土豆,以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养活了几千年来都嗷嗷待哺的百姓,才使得清朝的人口有了稳步的增长。 对于吃货而言有了吃的就并不等于好活,而是好不好吃?可以很负责地说,和现在的口味相比,很难吃。 小麦开始的吃法并不是把它研磨成面的,而是煮煮蒸蒸就吃了,称之为“麦饭”。一直到了两汉魏晋时,才从西北传来研磨小麦成面而成的“胡饼”。至于光吃煮豆子也是后来才因为西汉豆腐的发明,才有了新的吃法。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制做菜品的佐料才是最重要的,葱姜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调料。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从山戎那里不仅带回了“戎菽”,就是大豆,作为战利品。还带回了冬葱,就是大葱,区别于中原的小葱。姜称之“南夷之姜”,也就是最早从南方传到中演的。而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有“胡葱”、“胡蒜”、“胡荽”“胡椒”和“茴香”,“胡葱”是“茎叶粗短,根若金灯”,“胡蒜”是我们现在吃的大蒜,“胡荽”就是今天吃的香菜了。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吃的植物油,起初并没有从大豆中榨取过油。为什么呢?肚子都填不饱,怎么舍得用大豆榨油呢?直到芝麻的引进后,我们才有了植物油吃。 芝麻本名为“胡麻”,因为是用来榨油的,又叫“脂麻”,久而久之,就成了芝麻了。《齐民要术》中称是张骞从大宛得“油麻之种”。 还有一种榨油的是油菜。起初是当菜吃的,后来到唐朝才有了“榨油”的记载,宋代更名为“油菜”,种植遍及全国各地,直到今天,满山的油菜花黄澄澄分外靓丽。 四 现在就拉一个详单: 西瓜:原产于非洲,汉代时从西域引进,称之西瓜 西红柿:原产秘鲁和墨西哥,直到清光绪年间从“丝绸之路”进入,才作为蔬菜和水果进行种植和食用的。原来只是光看不吃,寻常老百姓更是见都没有见过。 花生。原产于南美洲,明末清初进入中国,是由下南洋的船队传入中国的。 蚕豆,又称胡豆、罗汉豆。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 豌豆,汉代传入我国,但直到元朝时候才开始吃豌豆芽。 扁豆,南北朝时候才传入我国。 茄子,原产东南亚,晋代时期传入我国,隋炀帝称之“昆仑紫瓜”。 木耳菜,原产北美洲,宋朝我国才开始种植当菜吃。 莴笋,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但是当时并没有把它当菜吃,只是作为药来使用。直到隋朝时候又得到种子,这才开始当菜吃。 辣椒,传入时间也是西汉时期,但当时也没有把它当菜,作为调料品,直到明代时候才开始栽培,至于甜椒十八世纪才有,十九世纪传入我国。 洋白菜,就是包心菜,明末清初才传入我国。 南瓜,是在宋朝传入的,当时叫“番瓜”,现在也有这样叫的。 四季豆,是明朝才传入的。 西葫芦,是清晚期才进入中国。 生菜,也是请晚期才有。 菜花,这个是是近代才有的,一百来年的历史吧。 洋葱,号称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北魏时期就传入中国了,当时称“胡葱”,并不怎么食用。直到一百来年前,由日本再度传到中国。 绿豆,是中国原产地,称之“菉豆”。 苦瓜,这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的,当时可没有人吃,直到明末期才开始种植。 丝瓜,早于南宋时期,因为陆游说过:“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 无花果,虽在唐朝就传入了,但中原地区很难吃到。 芒果,传说当年唐僧取经回来带的有芒果,现在的芒果是当年荷兰人在台湾时候种的。 哈密瓜,明代以前中原几乎就看不到,明代以后作为贡品,老百姓根本就见不到。 向日葵,也是明代时候传入我国。 木瓜,明末清初传入的。 草莓,明朝有记载栽培野草莓,清朝中期是从英法引进的良种。 菠萝,是明代传入的。 核桃,是晋朝时候传入中国的。 石榴,张骞回来带的。 棉花,东以后分三路传入中国,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广东广西,印度径缅甸传入云南,中亚传入新疆和河西走廊 枣,原产于我国,数千年的栽培史 茶叶就不用多说,也是原产于我国的。 还有原产于我国的有荔枝,龙眼和桑树。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jg/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歷史
- 下一篇文章: 临近分娩,准妈妈们不要焦虑,这些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