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84岁道医祝华英,一身绝学,为何
皮肤科医生白癜风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道医继承人祝华英这几年来心中烦闷,他行医几十年,治好了许多病患,为我国的中医传承作出巨大的贡献,可在他年老之时,却找不到传承人,这让祝华英有些焦急。 早些年,祝华英将这些年积累出的经验,和新研究出的中医内容写进了一本书里,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把印好的书寄出去。 祝华英一边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他人,一边希望有人亲自来找他学习,可令祝华英没想到的是,他等了许多年,只等来了一位法国人。 祝华英为什么会将一生绝学教给这位法国人呢? 从医的念头年,祝华英出生在湖北省公安县北闸乡的一个农家里,家里仅靠着一点田地为生,吃不饱穿不暖是生活的常态。 这让祝华英小时候经常生病,不是头疼发烧,就是肠胃不适。家里没钱带祝华英去看病,父母便上山采了一些草药煮熟了给他吃,但都治标不治本,祝华英的身体依然很差。 到了读书的年纪,要是夏天还好,冬天的寒风一吹,祝华英又会受凉,饱受病痛折磨的祝华英此时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生病。 由于家境贫寒,祝华英的学费成了家里的大问题,即便祝华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也不得不在小学时就辍学回家帮工。 祝华英没有自怨自艾,他空闲的时候就会跑去学堂外的窗户听讲,有时候去找小伙伴们玩时会让他们教自己认字。 祝华英的父母看他如此热爱学习,一时想不到挣钱给他读书的办法,便喊他来跟前,询问祝华英愿不愿意跟他们上山去采草药,多一个人采药还能多一份钱。 正所谓“久病成医”,祝华英对一些常见治疗发热、发寒、咳嗽等常见病的草药有基本的印象,加上父母在一旁的解说,每株草药作用和一些搭配药草很快就被祝华英记住了。 祝华英有时还会去到村里的赤脚医生家里,和他学习一些看诊知识。碰上村里有人生病来看病,他也会安静地站在旁边观摩。 稍微长大点后,祝华英难受时就会给自己把脉诊治,主动去找草药熬成汤喝,不到一周便药到病除。 祝华英会中医的事情慢慢传遍了十里八乡,许多和祝华英家带些关系的人为了方便,便来找他看诊。 起初给人看病时,祝华英有些胆怯,他担心会诊治错误,让病情更严重,也辜负了邻里乡亲的信任。 祝华英父母宽慰他放心,来找他的人多半只是有些头疼脑热,这是很常见的病症,没有特别复杂,让祝华英沉下心来替人看病。 前来看病的乡亲也笑着表示,让祝华英不要担心,放开胆子看诊。 有了父母和乡亲们的鼓励,祝华英稳住心神替他们看病,然后根据病情,再为他们开几副中药回家熬制。 看着村民们病痛减轻,祝华英终于放下心。 父母看祝华英喜欢中医,想着以后能成为行医救世的大夫也不错,便托人找了一本《*帝内经》回家给祝华英。 刚拿到这本《*帝内经》时,祝华英高兴得眉开眼笑,可他认得字不多,平时看些简单的书还可以,看这本专业的综合性医书确实有些难了。 《*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分为《灵柩》和《素问》两部分,它从整体上呈现自然、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囊括了古人临床实践、对生命的长期观察和简单解剖学的内容,被称为“医之始祖”。 祝华英边学认字,边开始琢磨这本《*帝内经》。 潜心问道祝华英被《*帝内经》里的内容深深吸引,他对其中的十二经脉、经筋、经络等复杂的经脉内容颇感兴趣。 为了更好的了解“十二经脉”里的玄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祝华英在专研中医的同时,还注重修身养性。 年,祝华英告别了父母,背着行囊去到武当山出家,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祝华英认真学习了道医知识。 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加上阴阳五学的形神兼治的医学,以现代医学为参照,但把人的信仰、品德等内容添加了进去。 他住在道观里,每天清晨便起来练功,吃过早饭就开始学习道医,对于祝华英而言,道医是一门无止境的学科,要不断地探索、专研,才能将道医和中医的内容融会贯通。 在武当山几十年的修行中,祝华英参悟了人生长寿之法,将道医和仙学相互贯通,终于达到了“胎息”境界。 胎息指的是闭息,据说道家的胎息功是来自于仿生龟息气功,直到汉代时期才演变成胎息。是一种极为缓慢又深沉的呼吸。 在《庄子》里的一片文章中层提到关于人呼吸的境界,大致分为3等,一种是呼入气体就呼出;一种是吸收到了胸前就呼出; 一种则是吸入的气从鼻子到后脚跟才缓慢呼出,这就可以称为胎息。 祝华英在“胎息”中悟出了《*帝内经》里“十二经脉”的运动规律,揭示了失传千年的“十二经脉”真谛,并阐明了古圣人隐秘的部分内容。 根据祝华英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十二经脉的运行其实是呈两面性,是左右对立运行的,和太极阴阳有相同的道理。 祝华英的声望渐渐传出武当山,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看病。 从接诊开始,祝华英便不收取病人的钱,他认为自己只是为民服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曾经有一次,一对夫妻带着孩子跋涉千里来武当山请祝华英治病。 他一看到两个孩子便询问是不是有腰椎疾病,这让孩子父母喜出望外,都说道医讲究“望闻问切”,越是功力深厚的人越能通过 眼发现问题。 孩子父亲表示,两个孩子因为长久坐姿有异,患上了腰椎病,现在稍微剧烈的运动都不能做。 祝华英让孩子躺在诊治床上,摸了摸他们背部的筋骨,就拿出细小的针往孩子的肩膀上缓缓扎下,孩子疼得皱起眉头,父母赶紧稳住他们。 祝华英长着老茧的手抚过孩子的后背,让他们不要害怕,接着,又往第二个穴位下针。 父母看到祝华英施针在肩部觉得疑惑,孩子是腰椎有问题,怎么在肩部治疗呢? 面对孩子父母的疑问,祝华英微微一笑解释道,人体的经脉是一个整体,虽然孩子是腰椎有问题,但从肩膀治疗也是可以的。 果然,当祝华英把针拔出后,他让两个孩子翻个身试试,两个孩子尝试往右边用力,一下子就翻到了正面。 这让孩子的父母喜出望外,连声感谢祝华英,还称赞他是华佗转世。当说到治疗费时,孩子父母已经做好上万块钱的准备,不曾想祝华英摆了摆手,只让他们多注意下孩子不要久坐,对于费用闭口不谈。 这让孩子父母有些忐忑,直到询问了其他人才知道,祝华英看诊向来不收费,这才感动的离开。 多年的行医经验,和自身的修身感悟,祝华英有了想要写一本书的念头。 他将数十年以来研究到的“十二经脉”的运动规律写下,又增加了脉诊、针灸、按摩以及药方等内容记录在书中,让中医中药领域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参考资料。 可有一个难题出现了,出版书需要找到一个出版公司,但祝华英撰写的内容没有找到愿意出版的公司。 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十二经脉”的奥秘,祝华英自费买了书号,又花了上万元印了本他精心编写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 祝华英常年深居山里,对销售并不了解,《*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印好之后,祝华英特地跑去北京的工厂里,将这本书打包回了武当山,准备自己卖。 有些和祝华英相熟的朋友,得知他出书的消息后,便联系祝华英希望他能寄一本来,祝华英统计好人数,又把搬回去的书扛到山下的邮局,掏腰包付邮费寄去。 这样一来,祝华英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亏了。 后来,祝华英想补充些内容重新印,他托人帮忙,却被坑了一两万元,这让祝华英傻眼了。 了解到祝华英经济情况的朋友掏钱帮忙出版,祝华英过意不去,便又把新版的书无偿寄给他们。 随着年龄渐长,祝华英心中多了一丝烦忧。虽然他写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内容俱全,但真正要掌握这门医学一定要动手实践,可现在哪还有人愿意来学道医呢? 慕名而来的外国人中医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他们通过数千年的实践才逐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就连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等内容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的。 看似简单的“望闻问切”背后,蕴含着一位中医几十年的行医经验,中医会针对患者的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变化,判断患者所患的疾病,会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方法。除了常见开中药外,还有针灸、拔罐、食疗等办法,从人的内在调和。 西医、西药的进入我国后,迅速挤占了中医、中药市场,大众更喜欢能立刻见效的西医,渐渐忽略了中医。 祝华英眼见中医被人忽略,他心中着急却也无可奈何,印出来的本《*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还有一大堆放在巷子里积灰,可只要有人写信给祝华英求书,他也会立刻把书寄出去。 祝华英心中存有一丝希望,如果有人能看到这本书来找他学中医就好了。这一等就等了十多年。 年7月30日,《本草中国》节目组发布了一则关于武当山道医传承人的视频。视频里的法国人“理中”就是来找祝华英寻医问道的。 理中自小就喜欢中华文化,他来中国已经13年了,做过外语老师,也当过魔术师,可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理中的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来中国读中医,一个是问道修身。 通过他的多年努力,终于在某所中医大学里毕业。一次偶然,他看见了祝华英撰写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这让一心问道的理中有了新的方向。 初到武当山的理中心中忐忑,他看着巍峨的山峰,感叹大自然的*斧神工。上山的路是漫长的,理中爬了一身的汗,等将来意告知给武当山的小师傅后,又担心祝华英不会见他。 祝华英听闻有一位法国人找他很是诧异,但没有多想,以为是来看诊的,便让小弟子带理中来。 理中看到满头白发却精神奕奕的祝华英时眼睛一亮,他不由得对这位老人升起崇高的敬意,想来健谈的他此时变得结巴。 祝华英瞧理中欲言又止的样子,以为他有什么难言之语,便让带他来的小弟子离开,房中只剩他们两人。 理中理了理思绪,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祝老,我想跟着您学习中医”。接着,理中拿出了他大学的毕业证书,并表示自己对中医早有研究,靠努力考上了这所大学,拿到了中医本科毕业证。 但他知道这些年来,他学习到的中医知识久久不够,还达不到生命至臻的境界。而祝华英拥有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专研出“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加上多年来修身养性,可以说祝华英已经得道了。 祝华英没想到理中有这个想法,他摸了摸胡须,淡淡一笑转移了话题,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反而问起了理中一些中医的知识。 理中自知不会如此简单,但面对祝华英的考核,他坐直身子认真回答。 祝华英略显吃惊,他没想到理中身为法国人,居然对中医如此了解,并且还有自己的看法,眼看天色不早了,祝华英让小弟子给理中找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再继续聊。 理中很高兴,在之后的日子里经常找祝华英探讨中医。 时间久了,理中觉得住在武当山里不太方便,就提出去山脚下住。理中找了一间房子租住,数里地之外就是祝华英的住处。 理中在《本草中国》的节目中表示,他来中国就是问道。早上,他跟着武当山的弟子们晨练,紧接着就去找祝华英学习中医。 刚开始,祝华英以为理中只是有些才华学识,不是真心想要学习中医这门手艺,加上理中是法国人,这让祝华英心中犹豫,不知道该不该传授这一身本身给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理中来武当山已经住了两年,和周围的人都混熟了,有时候,住他附近的邻居头疼,会来找理中把脉治病,理中治不好的才去找祝华英。 祝华英心中觉得欢喜,他深思许久后,决定摒弃杂念,对于他而言,只要有人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那他就不枉此生了。 但是,祝华英没有正式收理中为徒,只是让他在自己看诊时待在一旁观看、记录,用实际行动教他。 理中非常珍惜得之不易的机会,他用心地跟着祝华英学习,希望能有一天可以用医术救人。 现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以往神秘的道家子弟纷纷开通了社交媒体,祝华英这些年来也会时不时下山看诊。 如今84岁的祝华英仍在继续学习中医的知识,看书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他没有执着于要找一个传人,他认为每一个来求学问道的人都是他的传人。 祝华英耗费毕生的心血在中医上,希望有朝一日中医能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 中医这些年的发展较为缓慢,可不能否定它的作用。网络上有不少人曾鼓吹“中医无用”的概念,鼓吹西医的优点。 西医看重的是时效,中医注重调养,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因为西医便利,就贬低中医无用。 年新冠爆发,中医整合出了用中药消*、治病的方子,当病患服用几幅中药后,确实有改善病情,这足以说明,中医在现代社会依然有重要作用。 由于我们人类不断破坏大自然环境,有很多野生的中药已经消失,或者变成了人工养殖,这也间接导致了中药药效降低。 传承了千年的中医现下竟面临西医挤兑、后继无人的局面,这让我们如何不反思? 我国 的文化接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外国部分有心人不断“偷窃”这些文化遗产,将它们改造成他们本国的文化,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沉思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gq/10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苹果,是胃病的催化剂医生冬季养胃,3
- 下一篇文章: 立冬先喝汤,不劳医生帮,建议喝五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