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山戒显禅师
北京主治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 戒显,字愿云,别号晦山,又号罢翁,以晦山知名,俗姓王名瀚,字原达,江苏太仓人。他出生于一个信佛的家庭,从小受到感染,对佛教也发生了信仰。他为儒生时,受业于太仓宿儒张采,文章与同学吴梅村齐名。弱冠以后,从舅氏听讲过天台教义。他初参径山语风圆信、苏州瑞光寺宏彻,后往来于浙江海盐金粟寺和宁波天童寺,皈依密云圆悟,圆悟授以法名通晓。 明甲申(年)春,他听说李自成破京,崇祯殉国,就恸哭焚书,无意于仕途。并赋诗见志,决心出家。他到南京宝华山从三昧律师剃度,不久又从他受具足戒,时年35岁。晦山受戒后,首参具德宏礼于杭州臬亭山显宁寺,继随往江苏高邮地藏院及西湖灵隐参学。 清顺治三年(年),许孟宏于苏州甫里(今称甪直)镇建海藏庵,请晦山安居。越二年,晦山特请具德和尚至海藏禅院结冬,吴梅村到甫里访他并见具德,有《过甫里谒愿公因遇云门具和尚》诗赠他。顺治六年(年)春,具德应请至杭州灵隐说法,晦山时为会下西堂:冬随具德至皋亭佛日寺结制,屡受钳锤,遂于腊八日,受具德嘱承嗣其法,为南岳下第三十六世。 清顺治七年(年)夏,晦山将游庐山,道经故乡太仓,止于城西太平庵,贻书吴梅村作别,并劝他学佛,梅村有诗赠他。晦山到庐山,初住香炉峰遗爱寺,后移归宗寺。适云居山真如寺以疏来请,他喜天上云居,遂于顺治八年(年)前往开法。他前后住持十年,一面倡导禅学,一面弘传戒法,道誉闻于江楚。其间又兼住武昌寒溪寺、黄州安国寺,力事兴复。 顺治十八年(年),移锡黄梅四祖道场破头山,其后又住荆州护国寺及江西抚州(今临川)疏山白云寺。康熙四年(年),往参广东曹溪六祖道场,归途游江西青原山静居寺及福州等地。 康熙五年(年),具德应请住余杭径山,杭州缁素以灵隐为东南名刹,力请晦山继席。他于康熙六年四月自黄梅至灵隐,进院后即募建大殿、具德塔院、法寿堂及普同塔,并修《灵隐寺志》。但晦山和尚的功迹尚不在此,他主要的功德在开示后人,得正法眼藏。 《灵隐寺志》记载“每结制一七之期,必有数人省发正法眼藏之利益。学人有如此滹沱绝学,重开生面,以大展具老人未竟之绪,灵隐重兴,固不在殿宇鼎新已也。”意思是说,具德和尚因把主要精力花在重振灵隐寺的建筑上,而很少有时间去开示后人,而晦山和尚正好弥补了具德和尚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情。 晦山住持灵隐五年(-年),康熙十一年以病挝鼓辞众,退居皋亭山佛日寺,一旬即示寂,时闰七月十七日。世寿六十三,僧腊二十八。他交院与法弟天衣干庵贤和尚时曾作偈云:“老来住院已知非,六十三年一梦归。接得天衣来鹫岭,自投黄鹤作天衣!”按宋天衣义怀禅师入寂于佛日,晦山盖有先知。晦山的书法诗文都很有名。但其遗墨流传不多。常熟三峰寺旧藏有晦山和尚墨迹二件:徐增说他的书法,得晋唐神骨,偶落字,人争宝之。惜真墨迹已不易见。据《灵隐寺志》载,晦山有诗文集教若干卷,盛行于世,今诗文集俱不传。我们所常看到的晦山遗诗,有《清诗别裁集》的《登黄鹤楼》一律: 谁知地老天荒后,获得重登黄鹤楼!浮世已随尘劫换,空江仍入大荒流。楚王宫殿铜驼卧,唐代仙真铁笛秋。极目苍茫渺何处?一瓢高挂乱云头。晦山戒显对灵隐的感情非常深厚,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光咏灵隐周围的诗就有许多,如《飞来峰》: 何代飞来此,空蒙郁乱青。千奇灵鹫石,一碧冷泉亭。壁破盘螺髻,幢高涌梵经。有僧孤顶住,夜半火浮星。另有一首《飞来峰》诗: 不是双猿突杳冥,何人信得此山灵。浮来洞壑三天远,削出芙蓉万朵青。舍利塔连慧理塔,冷泉亭对翠微亭。他乡遥望如蓬岛,六载云飘寄浪萍。吟完飞来峰,再吟《冷泉亭》: 飞泉两道寺门收,湛碧堆蓝万整秋。六月空亭游客到,坝疑冰雪满林邱。除了诗,晦山戒显禅师还写了许多诸如行状、叙、铭、启、疏、引等文章。晦山的散文也很优美。他的序跋塔铭函札,文笔都很洗练,无愧他的盛名。他的杂文有《传戒正范序》《华山铜殿碑阴题记》《募刻华严大经疏》《具德和尚行状》等。 ——摘自娄东文化丛书《太仓宗教》 云居山真如禅寺晦山戒显禅师全身塔 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代恢法云居继住灵隐晦山显老和尚塔铭 前进士第奉直大夫吏部稽勋、清吏司员外郎, 两充浙江,福建乡试同参试官补堂居士, 柴寻法弟文德翼拜撰 继住云门嗣法门人元鹏稽首书并篆额 万历昌启间,佛法始盛于吴越,沿至今兹而遍天下,六诏三韩,莫不被焉。临济一宗,自杨歧而下,天童悟、三峰藏、径山礼,三世其著焉者也。礼有师子戒显,名尤振云。显字愿云,号晦山,太仓州太原望族周修公季子,母管,好楼居而生师。 师性敏异,绝怜爱之,九岁方入里塾,又十年方入州庠,名瀚,字原逵,文章为一时祭酒,东南传效焉。然师在塾时,隔壁闻大悲咒即成诵。舅氏习天台教,阅至圆教者即心也,辄有省,虽强之婚,兴念生死至切,见语风信、瑞光彻,于彻最久参承。 抵天童悟,悟授大戒,起名通晓,将持水除草矣,家人迹至勒归。无何父卒,妻亦亡,有劝其为宗祀计者,爰作罢庵诗百四十首自誓谢绝之。犹再就试不偶,更值京师贼陷,帝后殉社稷,师大悲愤,约同学某翰林逃去,某不果,遂独持衣冠书册,辞拜先师文庙曰:“瀚虽不弟,不为罗昭谏,终为饶德操耳。” 走金陵华山,依昧律师圆顶受具,年三十有五矣。旋侍昧于三塔,辅苍雪于上方,平阳忞、古南门、天界盛,皆耆旧也,招,师俱不往,至高邮地藏见礼和尚,令看云门扇子话,四旬不得入处。 一日入室,有僧字赤子,礼问:“如何是赤子之心?”曰:“敲砖打瓦。”“如何是赤子之用?”曰:“着衣吃饭。”曰:“云门扇子??跳上三十三天声!”僧无语。令理前问,礼作小儿声乌?乌?,师闻豁然大悟,如铁壁洞开,千门万户,映摄光明。礼验以高峰枕子、德山托钵淆讹公案,无不牛解犀照。礼乃上堂曰:“有个大阐提人,眼赤赫地,捲拳捋臂,天竺种族,释迦老子二千年已前预为证据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时,云门扇子??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无梦无想,恁么大用现前,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师喝曰:“这老汉错与人下注脚。”礼便下座。后应海藏请,复随礼赴灵隐,旋首众佛日,礼乃付衣拂,授师偈曰:“鹫岭一花开五叶,神州紫气霭三峰,灯灯续焰交光处,虎角新生佛日红。” 辞去,游匡庐,慕慧远白社,憩归宗,复坐夏五老。邓元昭太史、徐伯羽太守过访,欲构青莲居之,而云居请疏至矣。师喜天上云居,至则率众耕作,殿堂厨库,一时顿新,锻炼得人,于兹唯胜。过寒溪,复赴安国,主荐福,又受四祖,休汉上兰若,更住护国,历广长,迁疏山,入粤礼曹溪,游青原。甫归四祖,杭州绅士且虚灵隐以迎。 灵隐实礼和尚重建也,师为成之,岁俭人庞,心力俱殚,住持五载,挝鼓以辞,还居佛日一旬,即示圆寂。盖师交院天衣乾庵和尚时,作偈曰:“老来住院已知非,六十三年一梦归,接得天衣来鹫岭,自投黄鹤作天衣。”天衣怀至佛日便入寂,盖已先知之矣。 师霭霭如春和,淡若秋素,而人情佛法,则毅然斩然,须断尽命根,不留一线,乃为证明。只若寒岩枯木,无为无事人,尚不之许也,故广大为室,高峻为门,衲子莫不奔走云。师居欧阜,以临济三种根器语,用圆悟、大慧作略,稍加变通,凡就槌拂者,无论性根迟敏,莫不皆随有入,故得人居多,自崇宁、绍圣后,纲宗旨趣,发宣殆尽,师之一见也。至戒律精严,修行勤苦,近古以来,所未尝有。工于翰墨,求者如林,游戏慈悲,在在有之。 师生万历庚戌()七月一日戌时,告寂康熙闰七月()十七日辰时,世寿如此。方至云居,钟自鸣者三昼夜,夜有白光。四祖时,毗卢塔亦涌光。灵隐六十初度时,殿堂林泉,莫不□大光,非偶然者。嗣法弟子二十有六人,嗣律弟子有二人,共二十有八人。遵遗命以全身迎塔于云居常住外青龙窝钵盂山,邻弘觉道膺禅师塔后,即师自卜也。弟子德翼于师为同学旧友,方外至交;云居燕公等真龙象嗣子,传师末命,嘱铭其塔。呜呼!余虽非大年、天觉手笔,其忍辞哉。铭曰: 扇子云门,曝地深省,俊鹘击声,良马鞭影。我师觑斯,宁恃惺惺,于熟处生,于热处冷。盖亦有年,和人和境,产彼娄江,躭此欧岭。祖宗田地,禅子袖领。云岫万重,月湖千顷。过云鼻孔,将来眼睛。何以验之,塔铭维永!大清康熙十四年岁次乙卯六月十九日嗣法律门人元鹏等二十八人 (按:显禅师俗姓王,塔铭中未之及,特附注) 晦山和尚嗣法门人二十八人(内嗣律二人) 嗣法门人: 元鹏 元逵 元爱 元森 元树 元□ 元兴 元□ 元良 元宗 元锦 元器 元□ 元□ 元贞 元通 元海 元证 元濂 元昱 元玢 元斐 正端 元孝 元□ 嗣律门人: 智□ 智铭 (□为剥落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cd/10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本草中药瞿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