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冬至

冬至

林待秋

冬至一阳生,熏风动葭灰。

童蒙祈新岁,万物沐曦晖。

  

丁酉年冬,岁暮天寒。

在孩子们的一次次的盼望中,我们又出发了。

时节已到冬至。阴至而阳,万物消寂。

但无论天地如何凝冻,山野农田中却总有生机。

冬树不避凛冽的寒,庄严而挺立。

于静默无声处也见得希望,这是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

尽管野草已经枯萎,池塘看起来有些寒凉,但路边仍还有一些植物兀自绿着。

因为生活而劳作的人,这里并没有多少萧索之气。

城市里的人大多行色匆匆,可山野农家里却是另外的景象。

这里农人置田设屋,阡陌交错。鸡群看到我们,稍一靠近便四散逃离。

水里的鹅便不一样了,见到人便伸长脖子呼朋引伴,对着孩子们叫唤追逐,别有意趣。

路旁长满了苦楝树,细长的果柄将铃铛状的核果系在枝头。

田间人把苦楝的果实叫做金铃子。由于苦楝极苦,从树皮、叶子到果实都是苦汁,所以鸟儿也不啄食它,独留它成串挂在枝头,十分可喜。

听说,过去的人们会在冬日里收集掉落在地的金铃子,搓碎揉汁后涂抹手足,防止皮肤皲裂。

这一次,我们到自然中去过节,到农户家去过节,去寻找节气的源头。

那绝不同于城市里千篇一律的样子,却有着我们文化的雏形。

立春折柳游湖、清明品茶踏青、秋分观菊望远、大寒赏雪咏梅。

节气为我们提供了时间标杆,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取上等糯谷,用清水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熟。再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这个过程就叫做“打糍粑”。

民国时期《风土志》中记载:糯米饭在石臼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大者直径约五尺,寻常者约四寸,厚三分至八分不等。有俗语云:“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说的便是每逢农历十月里,家家户户做糍粑时热气腾腾的场景。

打糍粑的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经过用力舂捣,使之成团。

伴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敲打,糯米已经成团。

孩子们围在一起学习打糍粑,欢声笑语一片。

待糯米捣好以后,取出放在桌子上,趁热揪出拳头大的米团,加重按压成饼状。待搁置摊凉后,“糍粑”便成型了。

然后或煎,或炸,或佐以白糖,食之鲜香扑鼻,软糯可口。

糍粑的黏结成团,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睦;做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寓示着吉祥和团圆。

在过去,“打糍粑”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

孩子们也被这快乐感染,格外认真、投入。

清代黄金魁在《渔湾竹枝词》里,就有“大家磨屑办年糕,腌肉风鸡置酒肴”的风俗描写。因为腊月里天气干冷,腌制的东西容易保存,所以家家户户都有腌制腊肉灌肠的传统。

腊肠灌制前需先将肠衣洗净,泡在清水中,待其变软后捞出沥干。

肠衣需要无异味,拉力强,有一定长度。

再选新鲜的肥瘦肉为原料,除去筋腱等结缔组织和碎软骨,绞碎后佐以食盐、酱油、曲酒等配料腌制。

灌制时腊肠时松紧应适当,但也需要用力。

肉馅灌制完成后,再用棉线扎好,并用清水洗净肠体表面的油脂。

腊肠灌好后再去晾晒,年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打完了糍粑,灌制了腊肠,接下来就要吃冬至饺子了。

要包饺子,首先要找到荠菜。

荠菜,是诗经里植物。“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为我们记录了古人们采摘野菜的情景。

在古代,人们吃的蔬菜种类比现在要少得多。

文献上记载的蔬菜主要有五种:葵、藿、韭、菘、荠。其中,“葵”就是冬葵,“藿”是黄豆苗的嫩叶,“韭”是现在韭菜,“菘”是我们常吃的白菜,而“荠”就是孩子们今天采集的荠菜了。

荠菜好吃,却并不好找。

可能是为了不让轻易发现,荠菜常和四周不太好吃的野菜混在一起。

不过,孩子们却把在这万绿丛中寻找一株荠菜当成是一种无比新的体验。

周作人就曾在《故乡的野菜》中描述挖荠菜的场景:“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工作。”

挖完荠菜,天色已到傍晚。

太阳的余晖静静的落在这片土地上。

  孩子们却不觉疲倦,在简单的游戏中,尽情奔跑、追逐。当你带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自然中去时,你会发现,那个曾经大声说着“好脏”的孩子不见了;当你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酣畅的笑容时,你会相信,他们是属于自然的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最真实,他们最快乐。

我们踏着夕阳往回走,虫鸣声此起彼伏,倦鸟唤着归巢。

再过一会儿夕阳就落尽了,星星也会出来。

这里空气十分清新,今晚的夜空一定十分澄澈。

吃过晚饭,天彻底黑了。

抬眼星光灿烂,地面篝火同燃,新岁如歌。

古人冬日里有围炉夜话,梅雪煮茶,畅谈消永夜。

我们虽没有炉子,却有篝火一丛,同窗廿余,红薯若干,谈笑欢歌,怡然自乐。

明灭的火光照亮了孩子稚嫩生动的脸,风声、犬吠声也被这暖意间隔在外。

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让人忘却、远离了活生生的大自然和普通的日常世界,身处其中的人,同样变得越来越不自然。

如果一个孩子从未亲近过自然,从未在山林中俯首观察,从未在野外放肆奔跑,从未闻过一朵花的馨香,这种割裂难道不会造成他教育中巨大的缺失吗?

短短两天一夜,我们在自然中去观察万物,也在农家体验了各种民俗传统,这是第二次记录与你们共同度过的点点滴滴,很久之后的某一天,你还会记得这一次活动中发生的故事吗?

你会记得第一次离开父母去远行时的兴奋和突如其来的思念吗?

你会记得亲手做完食物后尝过的那第一口的滋味吗?

你会记得那些大雁和落叶传递给你的关于生命的讯息吗?

可爱的孩子们,真希望你能用心去感受自然,时令,节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希望你爱山川,爱大地,爱人,也爱自己。

这里风物嘉清,季相和美。

愿你每一次的回想和提笔,都是心头的温暖和浪漫。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

█猜你喜欢,戳标题直接阅读

?霜降

秋将尽,美景正当时

?寒露清秋,心怀暖阳

?一叶知秋,寻常风景亦如画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入学申请

报名通道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
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z/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