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五味养生法
黄帝内经之“五味养生法” 从小就喜欢吃甜的,到现在也没改变。偶然的一次,看到有篇文章说甘甜的食物,吃过以后会有种幸福和满足感,回头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人生也挺有意思的,当有悲伤、痛苦、忧虑袭来时,我们不妨给自己一杯香甜的奶茶,静静地释放那些犹如雾霾一样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回归到宁静的本真,也许作用真的很奇妙!因为这种作用源自于内经所提到的:“甘,可用宽缓也。”也就是甘甜的味道可以使人的情绪宽舒和缓,这种宽坦舒适和谐缓慢的感觉自然会有幸福满足感。 好,我们回到主题“五味养生法”。五味就是日常我们说的五种口味(入口的味道):酸、苦、甘甜、辛辣、咸。这最普通不过的味道还能养生?是的,不仅能养生,而且还是养生大法!下面我们慢慢讲来,首先有个名字,现代人叫做“五脏”,在古代医典里面称为“五藏”,我们文章里会用“五藏”这个词来表达文意。那么进入正题: 人体有完善的工作运行模式,从今天的主题五味养生来讲,五种味道进入人体后,先藏在胃里面,以养五藏之气。明代大医张介宾根据内经讲:“五味入口,由咽而藏于肠胃,胃藏五味,以养五藏之气,而化生津液以成精,精气充而神自生,人生之道,止于是耳。”我们可以把张介宾的这段话理解为这样:五种味道通过咽进入肠胃后,胃就把五味储藏起来,储藏五味的目的就是来养育五藏之气,(酸味入肝养肝气,苦味入心养心气,甘味入脾养脾气,辛味入肺养肺气,咸味入肾养肾气。)五藏之气养成后,由气而转化为津液,津液又转变为精气,精气充满而神明就产生了。 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进入人体后,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大家说重要吗?是的,太重要了! 此处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五藏的强弱,我们生命的质量,内经讲“五藏无胃气不可”,所以养胃护胃刻不容缓。 那么我们再看看,内经记载哪些食物是酸味的呢?芝麻、李子、狗肉、韭菜以及青色类的食物。所以内经讲:“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有肝病的人多治白癫疯办法中科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z/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孕早期出血就是流产的征兆吗
- 下一篇文章: 好吃的农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