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经典,领略诗词之美

0

江南

汉乐府诗集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2、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02

长歌行汉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0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见(xiàn):同“现”,显露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04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拨:划动。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05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过:经过。斜:倾斜。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06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07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回乡偶书·其二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08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cm或cm,约等于2.m或2.6m)。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二首·其二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09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0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啼鸟:鸟的啼叫声。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欲:将要。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君:你。征战:打仗。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不教:不叫,不让。教,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4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但:只。闻:听见。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照:照耀(着)。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点下方▼“阅读原文”继续品读(6首~0首)

诗词宝库

赞赏

长按







































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z/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