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槟榔

槟榔,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别名:榔玉、宾门、青仔。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主治病证:

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适量。生用力佳,炒用力缓;又新鲜者优于陈久者。

槟榔的作用

1、中药槟榔辛散苦泄温通,广泛用于驱杀绦虫、蛔虫、蛲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其中对绦虫病疗效最佳,且以驱杀猪肉绦虫尤为有效。由于槟榔兼有泻下作用,更有助于虫体排出。用治绦虫病,可与南瓜子同用,以提高驱绦药效。用治蛔虫、蛲虫病,可与使君子、苦楝皮等同用,如化虫丸。患姜片虫、绦虫、蛔虫时,用槟榔、南瓜子各15~25g,将南瓜子研细后,加适量白糖拌匀,将槟榔煎汁后饮服,每天一次,空腹时饮服。或将南瓜子60g,炒熟后去壳,空腹一次食用,隔二小时后,用槟榔45g煎汤服用,30分钟后再用玄明粉9~12g,化水后饮服。小儿酌减,患者可有腹泻,将虫体驱出肠外。

2、中药槟榔又有消积导滞、破气除胀之功。用治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常与木香、青皮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中药槟榔有利水消肿功效,用治水肿实证、二便不通,常与商陆、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用治寒湿脚气,又常与木瓜、吴茱萸等同用,如鸡鸣散。急慢性肾炎者,选用槟榔果皮15g、鲜荸荠50g,加水煎服。

槟榔配伍

1、痈疽肿毒,已溃、未溃:黄连、槟榔等分。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简易方》)

2、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徐长卿(炙)半两,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一两,滑石二两,槟榔一分,瞿麦穗半两。每服五钱,水煎,入朴硝一钱,温服,日二服。(《圣惠方》徐长卿汤)

3、一切痈疽,疮疖、疳恶疮、下疰疮溃后,外伤风寒,恶汁臭败不敛,并主之: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频涂之,取效。(《和剂局方》)

4、气热咳嗽:石韦、槟榔等分,为末。姜汤服二钱。(《圣济录》)

槟榔药用禁忌

脾虚便溏,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联系我们









































山东白癜风医院
山东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z/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