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卵夏笋,秋韭冬菁,秋天来了,这样东
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叶子细长而扁,花白色,乃是常见的蔬菜。它的食用历史悠久,《诗·豳风·七月》有“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礼记·王制》有“庶人春荐韭”。古人还以醯酱腌渍,称为韭菹,《周礼·天官·醢人》记道:“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韭菜的栽培历史亦久,《大戴礼记·夏小正》就说,正月“囿有见韭,囿也者,园之燕者也”。关于韭菜名字的历来,《尔雅翼·释草》说:“韭,《说文》云,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谚亦曰,韭者,懒人菜,以其不须岁种也。”正说明它栽培容易,不需要过多的田间管理。 韭菜有辛味,属五辛之一,佛教僧侣按戒律不许吃。《翻译名义集·什物》曰:“荤而非辛,阿魏是也;辛而非荤,姜芥是也;是荤复是辛,五辛是也。《梵纲》云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蕖。”民间在大年初一、立春日则例吃五辛菜,《本草纲目·菜一》李时珍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苏州至明季此风犹盛,文徵明《除夜》有“醉供春帖闲吟草,病抚辛盘懒颂椒”,唐寅《岁朝》也有“鸠车竹马儿童市,椒酒辛盘姊妹筵”。 王祯《农书》卷八说:“凡近城郭园圃之家,可种三十馀畦,一月可割两次,所易之物,足供家费。积而计之,一岁可割十次。秋后又可采韭花,以供蔬馔之用,谓之长生韭。”春韭、秋韭各擅胜场,如春韭,杜甫《赠卫八处士》曰:“夜雨剪春韮,新炊间黄粱。”刘子翚《园蔬十咏·韭》曰:“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如秋韭,张衡《南都赋》曰:“春卵夏笋,秋韭冬菁。”张耒《秋蔬》曰:“荒园秋露瘦韭叶,色茂春菘甘胜蕨。人言佛见为下箸,芼炙烹羮更滋滑。”原注:“俗言‘八月韭,佛开口’。”顾贞观《灌园》曰:“早韭和露茁,晚菘凌霜翻。”如何能分轩轾。 至于冬春之际,又有韭黄,颜色浅黄,嫩而味美,胜于春秋之韭。那是在冬季培育的,西汉时已有了,桓宽《盐铁论·散不足》有“冬葵温韭”之说,《汉书·召信臣传》记道:“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蕴火,待温气乃生。”至北宋时,韭黄已很普遍,《东京梦华录》卷十说:“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黄庭坚《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曰:“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王千秋《点绛唇·春日》词:“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 苏州地方适宜韭菜生长,也较早培植韭黄。明弘治十五年,邝璠在吴县知县任上,刊印《便民图纂》,就介绍了韭黄的培植,一直沿袭至晚近,朱琛《洞庭东山物产考》卷三说:“二、八月为肥美之时,秋初及冬末用灰堆没半月后,揠取嫩黄韭菜,谓之韭芽,肥嫩可口。” 王世懋《学圃杂疏·蔬疏》说:“韭最获利,且宜吾地。冬尽春初,韭黄真佳味,但吾奉道不食耳。”除念佛人忌讳外,喜欢吃韭菜的人更多,并讲究吃头刀、二刀,家厨以清炒最常见,还用来炒百页、炒肉丝、炒蛋、炒鳝丝、炒鸡片、炒鲜虾、炒虾米。即使供御膳,也如此做法,据《江南节次膳底档》记载,乾隆三十年南巡,苏州厨役宋元给高宗烧的,就有青韭炒鲜虾、小虾米炒韭菜、青韭炒肉丝。韭黄除炒外,可以拌食,如拌海蜇皮、拌海米、拌蛋皮。更有将韭菜作馄饨、锅贴之馅,别有风味。韭菜饼则是家常点心,唐寅《江南四季歌》就有“寸韭饼,千金果,鳖裙鹅掌山羊脯”之咏,《桐桥倚棹录》卷十所记食单中的“韭合”,应该也是点心。 相关图书推荐 苏版好书 典范苏州社科普及精品读本 《品味口感苏州物产录》 王稼句著 古吴轩出版社 年5月第1版 36.00元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5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元參贊延壽書人元之寿
- 下一篇文章: 400种中药自编记忆口诀和普通表格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