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079778.html

在王屋山上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草药,每年霜降后,茎叶自上而下凝结一层冰凌,晶莹透亮,薄如蝉翼,如玉蝶飞舞,它就是被誉为“中原仙草”的冬凌草。

*******

①美丽传说

话说三国时期,魏、蜀、吴连年征战。因魏国主战场多在北方,夏季气候干燥炎热,很多士兵染上了疮疥。加之战场上的不断拼杀,将士们声音嘶哑,伤口溃烂,无法得到根本治愈,魏军战斗力被严重削弱。面对这种困境,魏都督司马懿遍求民间采药者和医家,得知王屋山上有一种神草对医治疮疥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效。司马懿便火速派人去王屋山采集,让士兵们用鲜叶榨汁涂抹创口,再煮汤服用,很快,将士们身上的火气、疮疥也随即消失,精神饱满。司马懿甚是惊叹,命全军上下随身携带,并让粮草部派专人驻扎王屋山区,常年采集,以备军需,同时还专门派出三千将士把守王屋山通往山西、河北等要道。从此,魏军将士再也不受疮疥的困扰,个个英勇善战,魏国也终于消灭蜀、吴而统一全国。“三国归晋”后,晋武帝司马炎不忘王屋山神草为先祖征战立下的汗马功劳,遂下诏命名此草为“三国归晋草”。

*******

②声名鹊起

王屋山神草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者,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因河南省林县的食管癌平均发病率是河南省的4倍,是全国的8倍。中国医学科学院与河南医学院(后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现已并入郑州大学)组成工作队,在林县开展食管癌的普查、预防和手术治疗,得知当地百姓长期喝这种野草茶用于防治食管癌,引起了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张潭沐教授的重视并成立张潭沐、王瑞林、高增义三人的“冬淩草抗癌协作组”,随后样品寄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教授请教本所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鉴定出这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

孙汉董查阅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研究文献,了解到日本的研究者也在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并已提取出活性成分二萜化合物,而不是原来认定的活性成分为芳香族化合物。本着“同属植物化学成分相近”的原理,孙汉董与河南的研究者一起拟定了新的研究方案,终于在年5月提取出二萜化合物。年,冬凌草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编入《全国中草药汇编》。随后孙教授对冬凌草的植物形态、分类、分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研究,发表论文余篇。他率先发现并阐明了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乙素的结构,揭示了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冬凌草作为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

冬凌草始载于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楠所著的《救荒本草》。该书是一部为饥民提供可食植物的书。在该书初刻于明永乐四年(公元年)书中附以说明:“生阳野中,茎方,容面四棱,开粉紫花,叶味苦。”

*******

③药用价值

济源冬凌草生长于海拔~米的王屋山区山岭中,该区域具有马蹄型盆地特征。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济源冬凌草的独优品质。冬凌草的主要成分为冬凌草甲素、乙素。该品种的含量比其他地域高出14%~18%,其他有效成分如铁、锌、硒等无机元素含量也高出其他地域。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乙素具有极强的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咽喉、肺部疾患有特殊疗效,是真正的绿色抗菌药,因此冬凌草被誉为“中药里的盘尼西林”。

同时冬凌草甲素能诱导多种癌细胞的凋亡,如前列腺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急性白血病(NB4,HL60细胞),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人类黑色素瘤的细胞,是冬凌草主要的抗癌成分。与其他化疗药物配伍使用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后者的抑制效果,还可以降低其用量及毒副作用,堪比抗癌药紫杉醇,因此,冬凌草甲素被誉为“紫杉醇第二”。

多年来,济源围绕冬凌草的药用功能开发出冬凌草含片、糖浆、胶囊、冲剂等多种产品,并培育出许多知名品牌,比如“济世”“丽园”等。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在肯定药效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阐释其药理作用;同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改善水溶性,增强活性,降低毒性,并将其开发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这大概也是许多具有冬凌草情结的药学人的期待和愿望吧!

*******

④精灵舞韵

每年霜降后,冬凌草茎枝凝结着晶莹剔透的冰片,薄如蝉翼,或水晶球状悬挂、或花朵状盛开,或玉蝶状飞舞,或翻花状卷起,远看似花絮一样,素雅可观,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欣赏其曼妙婀娜的舞姿,养养眼吧!

*******

继续

宅在家里

静待

疫情过去,鸟语花香,

阳光灿烂,相互安好。

说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非常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zz/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