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时蔬水八仙
姑苏时蔬 水八仙 /09/18吴文化一行短标题一行短标题请输入标题一行短标题岁月静好“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对于苏州人来说,粼粼水波里的细腻食材,是深入灵魂的水乡印记,尤以“水八仙”为盛。苏式生活“水八仙”是哪八仙?茭白,茨菇,芡实,莲藕,水芹,荸荠,莼菜和菱角。它们是长江湖地一带的水生植物,虽是些家常菜蔬,但一经善于烹饪的苏州人之手,那种迥异于北地蒜酪之风的水性真味,就如清代袁枚所说: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 清灵若水八仙,少不了一段传说。当年铁拐李等八仙游历人间,忽然风云变色,波涛汹涌,原来是蛟龙作乱。众仙合力制服蛟龙,并将八件法器留下,从此风平浪静,物产丰饶,而“水八仙”就是由八件法器变成的食物。 食蜗醢而菰羹 李白曾有"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之诗句。所谓"雕胡",又名菰米或茭白,其形如蒲苇,野生,多长于陂泽河边,南北方皆有生长,为"六谷"(稻、黍、稷、粱、麦、菰)之一。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淡水里生长。 生长期:3月~11月 采收期:夏季5月上旬~7月上旬秋季9月中旬~11月上旬 剥去叶鞘的茭白,从白的茎到绿的叶,曲线纤柔颀长,如倒置的美人腿。茭白的部分就是腿肚。漂亮的腿肚一定是微隆不突兀,肉细光洁。好的茭白也一样,不是越壮硕越好,而是紧致不虚空,切片后直沉如水。细洁回甜的茭白丝与粉色猪肉丝缠在一起,二者的滋味都不浓烈,淡淡地荤素相生,简单溜炒,却格外和谐。茭白也可以香糟,都是清香混着酒香那般醉人。茭白与太湖产的虾籽同炒,更是鲜的雅致。茭白也是美好的烧肉伴侣,善于平衡细腻且丰富质感。茭白的质感与肉相近,其柔和的组织也更容易吸收肉味,重油红焖的茭白红烧肉融为一体,闭眼吃,那似肉非肉似蔬非蔬的茭白,已然还俗。 在清代曾懿的《中馈录》中曾介绍了一道茭白鲊的做法:“鲜茭切作片子,灼过控干,以细葱丝、莳萝、茴香、花椒、红曲研烂,并盐拌匀,同腌一时食。” 不过对于苏州人而言,用浓油赤酱碰撞嫩白甜脆的茭白才是好滋味。 经典菜式:油焖茭白。剥壳切成滚刀块,香油小火翻炒,加入酱油、白糖、盐,盖锅焖至色泽红润,入口鲜嫩,爽脆甘美,充满江南水乡的清新风雅本色。 茭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矿物质,被誉为“水生珍蔬”。 含辛茹“苦” 茨菰又叫“慈姑”,其植株一根年产十二子,像母亲含辛茹苦把十二个孩子拉扯大。怪不得茨菰天生带着苦味!可沙绵的口感之中,又有着淡淡的回甘,就像离乡别井的人,会想念唠叨老妈的温暖。 茨菇多年生草本,全株有辛辣气味;根状茎匍匐,生有许多肉质、直径1~2.5毫米的须根茨菇是一种天然蔬菜,亦可人工种植。中医认为茨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分析表明,茨菇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锌、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 苏童曾经有一篇名为《茨菰》的短篇小说:乡下姑娘彩袖用瓷片刮过的茨菰,在无人的厨房偷吃过的茨菰烧肉,都带有浓郁的悲苦之味。 茨菇和荤肉炒,苦味就淡了。做茨菰红烧肉,切块用姜爆炒,再放上冒着肥油的肉。加盐,酱油和水,小火炆煮,待烧肉酥烂,茨菰吸收了肉的油脂,本来沙绵的质感显得更加醇厚。 粒粒皆辛苦的软糯南芡 鸡头米是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花长约5厘米;萼片披针形,内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花瓣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紫红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蕊;无花柱,柱头红色,成凹入的柱头盘。浆果球形,直径3-5厘米,污紫红色,外面密生硬刺;种子球形,直径10余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清代沈朝初咏唱南荡鸡头米的《忆江南》:“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鸡头米学名芡实,分南芡和北芡,北芡是野生品种,在福建、浙江、安徽、苏北等许多地方都有种植,苏州地区种植的鸡头米叫南芡,也叫苏芡,是北芡经过人工驯化和培育后的品种,北芡由于僵硬,口感差,一般烘干后作为药用,而南芡由于嫩滑,口感好,成为苏州特有的滋补食材。 鸡头米炒虾仁 净鸡头米洗净。荸荠洗净,去皮后切成0.2cm的薄片。香葱切碎。老姜切成小片备用。 虾仁洗净,沥干水分,放入容器,加入淀粉、1/2茶匙盐、绍兴黄酒搅拌均匀,腌渍10分钟。 中火加热炒锅中的油至5成热,沿着锅边把腌渍过的虾仁滑入锅中,用锅铲播散,炒至变色捞出沥干油分。 炒锅中留底油,煸香姜片,放入净鸡头米和荸荠片翻炒至荸荠变成半透明状,加入高汤煮开。 把虾仁重新加入锅中和鸡头米、荸荠片一起翻炒均匀,调入白砂糖,最后撒上香葱碎即可。。 七窍玲珑的通透爽脆 李时珍说:“藕,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莲藕埋得深,通常在泥下半米的深处,也只有这样,藕才能长得又长又大。韬光养晦半辈子,养出一张讨人欢喜的光洁脸庞和一副脆嫩通透的身子,清新爽脆,难怪讨人欢心呢。 七孔的红花藕和略显肥腴的排骨炖在一起,汤色变成清澈的粉红,临上桌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就是每个秋冬的标配——莲藕骨汤。也有简单的做法,九孔的脆藕在水里一焯,加点酱油陈醋,淋上上好的葱油,清甜爽脆,如一道秋光暖阳。 莲藕是莲的根状茎,有多节。可切丝、切片炒着吃,一般家里做“青椒藕丝”,“肉片藕片”等,酒店里则常常把藕块、荸荠丁、菱肉丁、鸡头米等炒成一盘,还取一个美丽的名字——“荷塘小炒”。 路路通的健康菜 水芹又叫“药芹”,叶子碧绿生青,嫩茎洁白无瑕,水灵清秀,却天生有一股特殊香气,令爱的人奉为至宝,怕的人避之不及。 水芹管状的通茎,让它有了“路路通”的美誉,年夜饭上桌也能讨个好口彩,有新的一年路路通达的意思。苏州人年夜饭的饭桌上必有几道菜,都是赋有一定寓意的:蛋饺就是“金元宝”,黄豆芽被叫作“如意菜”,青菜是“长庚菜”,而水芹菜的“芹”字借代为勤俭的“勤”字。 早冬的水芹鲜嫩非常,配上葱姜和金华火腿粒,焙出咸香,再搭配香干爆炒,更衬托出水芹清香微苦的独特滋味。 生津清肺的地下雪梨 又名“马蹄”,小小一个,貌不惊人,却总能带来好事。年前,买一堆荸荠回家,不为吃,就为“备齐”这个好意头;苏州人吃“年夜饭”,在饭里头放入熟荸荠,称作“掘元宝”。平时把它洗净晾干,当作水果来吃,生脆微甜,超得男女老少欢心。 马蹄糕是广东特色小吃,有清热去湿解毒的功效。将马蹄切成丁,用糖水拌合马蹄粉入锅蒸熟后,呈半透明状,可折而不裂,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 成就莼鲈之思的佳话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莼菜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凝胶,像少女肌肤般柔嫩。《耕余录》说:莼菜比鱼髓蟹脂更清更嫩滑,只有花中之兰、果之荔枝能勉强比得上。著名的典故“莼鲈之思”,就是讲晋朝张翰借思念家乡鱼脍而辞官归乡。每年夏秋,湖中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青绿莼菜,连绵数里,美不胜收。 西湖莼菜羹是传统江南名菜,加入火腿丝、鸡脯丝烹制而成。莼菜翠绿,鸡白腿红,色彩鲜艳,滑嫩清香,汤纯味美。冲洗莼菜的时候要放在漏勺中,防止凝胶流失,吃莼菜,吃的就是那口肥美滑嫩。 莼菜形似睡莲,有着滑腻腻的的茎和叶子,富含胶质。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 莼菜有补血、健胃、止泻之功,可煮、可炒。若你喜欢清淡,莼菜豆腐汤或是莼菜芙蓉汤便清淡怡人。 碧花菱角满潭秋 菱科、菱属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铁丝状,着生水底水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茎柔弱分枝。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于主茎或分枝茎的顶端,呈旋叠状镶嵌排列在水面成莲座状的菱盘,叶片菱圆形或三角状菱圆形,表面深亮绿色,无毛,背面灰褐色或绿色,主侧脉在背面稍突起,密被淡灰色或棕褐色短毛,脉间有棕色斑块,叶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圆凹齿或锯齿,边缘中下部全缘,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果颈高1毫米,径4-5毫米,内具1白种子。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水红菱又称"苏州红",长于河塘水池之中,营养价值很高,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制成菱粉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吴县河网交错,湖荡密布,适宜水红菱生长,早在唐朝,吴县已普遍种植水红菱。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写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香葱炒菱角 菱角制作菱粉糕,用菱角粉和木偶米粉还有白糖一起拌匀蒸。还可以将新鲜的红菱角榨汁,然后静置一夜,在加入少许的白糖,隔水炖温。 将菱角蒸熟,剥出果肉,再裹上芝麻和盐磨成的干面粉,下油锅炸至金黄,加蒜爆炒,就是一碟蒜香芝麻盐菱角。一口咬下,外皮酥脆,干面咸香,果肉丰厚,甘甜粉糯。 初秋季节,鲜藕的余香未散,接着就有了水红菱和飘着桂花香的软糯芡实,品尝着这鲜嫩水灵的水八仙,不由感叹:江南好,能够生活于此,真是一种福分!同样吃一口食物,如果你懂得它的来源,知道有关它的历史和人文,吃的感觉就会大不相同。 苏州甪直水八仙生态园 吴门水乡,水生作物丰富,品种之多位于全国之首。自古以来,横山荷花塘的藕、南荡的芡实、梅湾的吕公菱、葑门外黄天荡的荸荠、莲藕等都是闻名遐迩,加上茨菇、茭白、水芹、芋艿等这些各具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生经济作物,被人们并称为“水八仙”。“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就是苏州鱼米之乡水生蔬菜的真实写照。 江南八仙,仙亦鲜。仙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鲜的是食材本味的美妙。已然入秋,不如来试试这水八仙的鲜滋味如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5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黄区rdquo封锁升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