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药,药师也不一定能读的准你能认识几个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赖静雯 经常有患者拿着写满中药名的处方过来中药房咨询,问是否有药,或问某一种或几种药怎么读写。很多时候药师都能顺利对答,但毕竟中药品种众多,遇到教科书上没有的、或者是地方用药,或是少接触、鲜见的药材时,往往也不知所以。还有的时候,或许是语言习惯及认知习惯使然,也有可能表述有误差,而导致该药材的名称不能正确发音。下面列举几个中药材,既有常见的,也有少见的,看看作为药师的你,或作为一般读者的你,认识几个且读对几个? 白术 báizhú(易错读为:báishù) 别名:于术、冬术、浙术、山蓟、山精。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这里的“术”为多音字,当读“zhú”时,有以下意思: ①药物,苍术、白术。术,白术也——《本草纲目》; ②学习;实践蛾子时而术之。——《礼记·学记》; ③通“述”。申述,叙述,记叙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之。——《墨子·非命下》、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汉书·贾山传》、能术远者考之以近。——陆贾《新语》; ④选择职业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方苞《狱中杂记》 综上所述,中药材苍术、莪术中的“术”字,也念zhú。 蕤仁 ruírén(认为是生僻字,常不会读) 别名:蕤核、蕤子、白桵仁、棫仁、美仁子、单花扁核木、蕤李子、山桃、小马茹子、蕤核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蕤核或齿叶扁核木的干燥成熟果核。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肝经。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养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目暗羞明。 菝葜 báqiā(易错读为:báqì) 别名:金刚刺、金刚藤、金刚头、乌鱼刺、铁菱角、马加勒、山归来。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用于小便淋浊,带下量多,风湿痹痛,疔疮臃肿。 薤白 xièbái(易错读为:fēibái或jiǔbái) 别名:小根蒜,密花小根蒜,团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豨莶草 xīxiāncǎo(易错读为:xīqiāncǎo) 别名:粘金强子、珠草、棉苍狼、肥猪草、粘苍子、黄花仔 来源: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苘麻子 qǐngmázi(易错读为:tóngmázi) 别名:冬葵子、青麻、葵子、白麻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茼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赤白痢疾、淋病涩痛、痈肿疮毒,目生翳膜。 由于有些中药原名比较难念或者比较拗口,而别名相对较琅琅上口,所以通常被大众用别名表达。如果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有遇到更多看似熟悉但又不知怎么读写的中药材,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李巧容、叶珍珍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yf/10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证指南医案读书笔记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