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89.html
《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凡是儒家子弟这本书是必须要学的。但可能有的人不知道《春秋》原著并非孔子,而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当时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编写的,按照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说法,《春秋》即为春去秋来之意。后来经过孔子用自己的儒家思想重新编订,使其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经我相信真正看过《春秋》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但是有一个问题,孔子在改《春秋》时竟然从来没有称楚国国君为王,基本都是直接叫楚子,甚至是楚人。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在我看来,这说明楚国还是没有得到中原文明的彻底肯定,至少孔子在改《春秋》时并不承认楚国国君为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孔子其实这和楚国的历史有关。春秋时期是礼治社会,礼仪是一个国家或者个人最高的行为准则,那时候的礼仪如同现在的法律一样不可侵犯,甚至就算战争,两国也需要遵从一定的“战争礼仪”。而春秋时期真正的诸侯都必须是周天子亲自册封的才算,而楚国因为历史原因,在帮助周灭商后只被封为子爵,封地五十里,基本也就现在一个村的大小。在我看来,显然周天子忽略了楚人在灭商中的功劳,至少没有公平对待。洛阳出土的战车到楚国首领熊通时期,楚国不满周天子的傲慢,主动要求周天子升爵,却遭到拒绝。于是一气之下,熊通自立为王,并向天下宣布“我蛮荒也,不与中国之号为谥”。熊通自立为王所以就这些来看,楚国国君自立为王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当然,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礼仪”的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肯定。如果孔子承认了楚国国君为王的实事,那么也就代表孔子自己先违背了自己遵从的“礼”。所以在孔子改《春秋》时一直称楚国国王为楚子、楚人。楚庄王但这并不代表孔子不尊重楚国。孔子生在楚庄王之后,楚庄王当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后来称霸中原,成为春秋霸主之一,这也是得到了诸多国家承认或者默许的。甚至后来孔子游历各国时专门到过楚国。在楚国,孔子极力赞扬了楚庄王,说楚庄王是儒家思想中最理想的国君之一,不吝赞美之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jg/1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