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123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②。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③。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④。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⑤。 [注释]①[新城]三国时吴置县名,今属浙江省桐庐县。②[东风]春风。[积雨]下了很久的雨。③[絮帽]白色丝帛制的头巾。[铜钲(zhēng)]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像铜盘。此处以之喻初升的太阳。④[含笑]形容桃花开得鲜艳。⑤[西崦(yān)]西山。[葵]古代一种常吃的蔬菜,又叫“冬葵”。[饷春耕]用酒食款待春耕的人。 [译文]多情的春风大概知道我要去山间踏青,吹散阴云及时雨过天晴。白云缭绕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丝棉帽子;朝阳冉冉升起,远远望去,就像一面挂在树梢上的铜钲。鲜艳的山桃花绽开,掩映着低矮的竹篱;袅娜的柳条儿,蘸着清澈的溪水,像是在抒写春天的深情。西山人家生活得真是快乐自在,他们都在为田里耕作的人备餐送饭而煮葵烧笋。 [简析]这首七律描绘了一幅雨后春游图。从诗题看,是作者行进在通往新城(今浙江省新登县)的山路上所作。诗中歌咏了春雨初晴后的山家景色和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流露出了作者愉快喜悦的心情。首联从行前落笔:“东风”,点明这次出行是在春天;积雨声断,是说出行在连绵春雨之后。本是作者自己“欲山行”,却说成是“东风”知我要山行,故而特意把檐间雨声“吹断”了。拟人手法的运用,显得俏皮、风趣。中间二联写沿途所见之景。颔联写远景。以“絮帽”喻晴云,绘出晴云高飞之状和洁白之色;用“铜钲”比旭日,状出朝阳之圆及其金黄之光。颈联写近景,着意于捕捉盎然春意。运用拟人手法,将景物写得颇具情致。“含笑”,描出早春野桃盈盈欲绽的风彩;“自摇”,亦妙传溪柳快活自在的神态。尾联添加上人的活动,使原本引人入胜的早春雨霁图更显得生机勃勃,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亦流露得淋漓尽致。全诗风格清新,笔调活泼,节奏明快。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gq/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传秘方胆肾结石统统排干净可惜知道
- 下一篇文章: 知识库厨用食材养生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