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金汤加减蛤愈石淋三例

例一李某,女,25岁。初诊∶年9月30日。

主诉及病史∶排尿刺痛,痛连腰部及右下腹已2年多。医院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为"右肾结石"。经治疗多时,无减轻。近来腰部剧痛,右下腹拘急疼痛,溲时尿道刺痛,颜面、足背浮肿,口燥,胃脘胀满不舒。

诊查∶舌质绛,苔淡白,脉细数。

辨证;此为湿热蕴结下焦,燔灼煎熬尿液,积聚成石,阻塞水道,而且脾虚气滞,形成斯证。

治法;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佐以健脾理气,消肿止上痛。予五金汤合活络蠲痛汤加减。

处方;四川大金钱草15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6g京丹参6g赤白芍各6g明乳没各6g绵黄芪15g桑寄生15g带皮苓15g赤小豆15g油麻蒿15g怀牛膝9g

二诊;10月6日。服药5剂后,腰腹疼痛、面足浮肿显著减轻。今左侧腰、腿,连及背、肩臂关节均酸痛,牙齿浮痛。古苔、脉象如前。法当渗湿健脾、强运腰膝、理气,止痛。

处方∶苍术6g黄柏6g牛膝6g白术6g厚朴5g陈皮5g丹参10g当归6g乳没各5g赤白芍各10g

另用四川大金钱草15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水煎代茶。

三诊;10月15日。上述2方药各服5剂,疼痛大减。唯全身浮肿,胃脘不舒,小溲短赤仍见。舌苔淡白,微黄,脉细数。仍拟清利湿热,消肿化结,止痛为治。

处方;麻黄3g连翘6g赤小豆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白芍10g甘草3g川楝10g郁金6g

另∶三金汤照前量煎饮代茶。

四诊;10月22日。上述2方药各服5剂,左侧偏身痹痛、腰痛明显好转,但口燥、浮肿、院胀未除。舌苔、脉象同前。当以消肿、除胀、保津为主。

处方∶桑白皮10g地骨皮10g五加皮10g茯苓皮15g广化皮3g赤小豆5g桑寄生15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黑元参12g麦门冬12g

另∶三金汤照前量,煎汤代茶。

五诊;11月18日。上2方药各服5剂,肿胀基本消除。唯食欲不振。舌绛脉细微。拟养胃保津为主。

处方∶太子参15g怀山药15g薏苡仁15g干石斛15g明玉竹10g赤小豆15g怀牛膝10g车前子10g麦门冬15g黑元参15g

另∶三金汤同前量,煎汤代茶,饮5剂。

前后服药25剂,症状显著好转。后按病情酌予施治,并嘱常以三金汤代茶饮服。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二陈某,男,27岁。

初诊∶年10月15日。

主诉及病史∶经常腰痛,有时痛如针刺,甚则小便点滴不通。医院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左输尿管结石",特来榕求治。

诊查∶切其脉象沉数有力,察其舌质绛而苔淡白。并诉夜间入寝时感咽喉干燥。尿检;红细胞(十十)。

辨证∶此乃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积结成石,阻塞水道,气化不行,砂结较大,阳干尿路,灼伤血络。

治法;当以渗利湿热为主,凉血止血为辅。拟予五金汤合导赤散加味。

处方;四川大金钱草15g,海金沙12g,鸡内金12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元胡索10g玉米须15g仙鹤草12g

另∶四川大金钱草、玉米须各15g,水煎代茶饮。

服上方药2剂后,排出结石—颗,为锥形,约1.lcm×0.7cm×0.5cm。继续服药至10余剂,诸症消失。查尿路平片,已无结石阴影。

例三张某,男,17岁。

初诊∶年2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腰痛、尿道涩痛,排尿困难,尿中带血已历半年,医院检查,确诊为"尿道结石"。

诊查∶患者常感咽干、口燥,舌绛、苔白、脉细数。辨证∶证属内伤气滞,砂石内伤血络。

治法∶当清热利湿,化结止痛,佐凉血滋阴,投五金汤加味,并以三金汤代茶。

处方∶四川大金钱草30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京丹参12g赤白芍10g元胡索10g车前草12g干地黄12g麦门冬12g仙鹤草12g

另∶四川大金钱草12g,海金沙12g,鸡内金10g。水煎代茶饮。

上方药各服3剂,先后排出黄豆大小结石4粒,均为不规则形,诸症亦随之逐渐消失。

石淋之为病,其因甚多。凡湿热所致之结石,当以消砂石、利水道、清湿热为治疗大法;肾阴虚者,宜清养滋补;肾阳虚者,当强肾补虚,温阳化湿;阴阳两虚,又当分辨孰多孰少,权衡用药;至于气滞血瘀型,则当行气化瘀,排石通淋为治。

对于湿热型之结石患者,余临证每喜用由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组成的"三金汤"(原方尚有石韦、瞿麦、冬葵子,余减去不用)或抽拟五金汤(三金汤加金铃子、川郁金)为主加减。如痛甚者合活络蠲痛汤;小瘦短赤者,合导赤散加玉米须;尿中带血者,加侧柏、生地、茅根、仙鹤草;浮肿者,合五皮饮加赤小豆、车前子等利水之品;常获比较满意的疗效。

上述3例,均属于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之石淋,临床上均以小便短频困难,腰腹疼痛为主症,故皆投以利湿通淋之三金汤或化结止痛之五金汤为主加减,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辨治。例一李某,偏于脾虚湿胜,气滞肿胀,偏身痹痛,故合活络蠲痛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皮饮等加减化裁,以奏清热利湿、化结通淋、理气止痛、消肿除胀之功,后期考虑患者病程较长,恐渗利太过,有伤阴分,而拟养胃保津为治。例二陈某,例三张某,湿热除气滞外,尚见热灼血络之尿血,故加清热止血之仙鹤草等。根据兼症之不同,对症下药,故收效甚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gq/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