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线治疗又要有新方案了K药效果ld
在9月9日的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医院吴一龙教授报道了一项关于帕博利珠单抗(简称K药)的临床研究结果。这个研究,属于3期临床试验(KEYNOTE-)的一部分,目前公布的是关于中国患者亚组的数据,将用于评估K药对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治疗效果:给点阳光就灿烂! 目前这个研究所针对的患者,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使用的治疗方案为K药单药进行一线治疗,对照治疗为化疗。患者入组的要求是PD-L1阳性(TPS≥1%)且没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 与化疗相比,K药单药治疗可将总生存期中位数(OS)从13.7个月延长到20.0个月,患者的死亡或进展风险降低了35%。 这个效果基本与KEYNOTE-全球的整体数据一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区的数据看着更好一点,在之前发布的全球数据里,只有PD-L1非常高(TPS≥50%)的患者,在K药治疗后OS能够达到20.0个月。 细看一下中国区的数据看,TPS≥50%的患者OS达到了20.0个月。 (图片来自WCLC报告PPT) 即便PD-L1表达不是特别高的患者(TPS1~49%),OS也达到了19.9个月。 (图片来自WCLC报告PPT) 总结一下,这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只要有PD-L1表达,K药的效果就不错。唯一有点小不开心的,是K药和化疗的生存曲线在6个月前分不开,K药的优势在6个月后才显示出来。 问题来了,在美国,K药已经批准了单药一线治疗,但是一开始只批给了TPS≥50%的患者。中国区的数据阳光灿烂,国家药监局在审批的时候适应症会不会直接扩大到所有PD-L1阳性的患者(TPS≥1%)? 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他们回答吧。 二、不良反应:K药优于化疗! K药不仅是效果比化疗好,安全性也优于化疗。出现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化疗组有68%,K药组只有17%。(同一临床试验国际数据,比较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化疗组有41%,K药组只有17.8%,为什么中国的化疗不良反应看着要高一些呢?) (图片来自WCLC报告PPT) K药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甲状腺功能改变及间质性肺炎,但主要都是1级~2级,并不严重。 坊间一直有传闻,说PD-1抗体免疫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大,尤其对老年人。从目前K药的数据看,这种传闻显然是毫无根据的。 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何选择K药? 作为一线单药使用,K药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先批准PD-L1TPS≥50%,后来扩展为TPS≥1)。 今年3月,K药也正式获得中国批准,作为与化疗(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的联合用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EGFR基因突变阴性、ALK突变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癌)。 随着这次KEYNOTE-中国区数据的公布,预计K药作为单药在中国也将获得批准作为一线用药。 问题来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到底怎样选择K药?是选择K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化疗呢? 我觉得患者应该先进行这样几个灵魂拷问: 1.是否有EGFR、ALK突变? 如果有,晚期患者应该首选EGFR、ALK相应的靶向治疗。对于早期患者,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靶向治疗是否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果。 只有在没有这些突变的情况下,才考虑PD-1抗体免疫治疗。 2.PD-L1是否表达? 对于局部晚期或者转移的患者,只要PD-L1表达(TPS≥1%),不管是鳞癌还是非鳞癌,都可以考虑K药单药治疗,可以避免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对于PD-L1不表达的转移性患者,如果是非鳞癌,可以使用K药联合化疗。 如果是PD-L1不表达的鳞癌,美国也批准了使用K药联合化疗,不过这个适应症在中国还没有正式批准。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领域: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 生姜姜你看了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gq/3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季ldquo嫩玉米rdquo是
- 下一篇文章: 蒙药补肾让你做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