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小造桥虫

田间症状

幼虫食害棉株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叶脉。青铃受害不能充分成熟,对棉花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发生规律

黄河流域年生3~4代,长江流域5~6代,南方以蛹越冬,北方尚未发现越冬虫态。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木槿、苘麻等,第二、三代幼虫为害棉花最重。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二代在8月上中旬,三代在9月上中旬,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花等叶背,1雌蛾产卵多至粒,一般80~粒。初孵幼虫活跃,受惊滚动下落,1、2龄幼虫取食下部叶片,稍大转移至上部为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低龄幼虫受惊吐丝下垂,老龄幼虫在苞叶间吐丝卷包,在包内化蛹。

防控方案

1、清除田间枯枝落叶,棉田周围不种植木槿、冬葵等棉小造桥虫的越冬寄主,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其虫口基数。在整枝打杈和摘除下部老叶时,将摘除的老叶和枝杈带出田外销毁,以防止被摘除的幼虫又继续在棉田为害。发生严重的棉田,在棉花拔秆后应清除枯枝、枯叶,集中烧毁,以杀灭越冬蛹。

2、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在小造桥虫发生季节,用杨树枝或柳树、刺槐、紫穗槐、洋槐等带叶树枝8~10根捆在一一起,松紧适当,倒插立在田间,使枝把稍高于棉株,10~15把亩。每天早晨用塑料袋套住枝把拍打,使蛾子进人袋内进行捕杀。树枝把过于干枯后应及时更换。

3、化学防治,可用下列药剂::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山丹丹农庄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cd/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