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边风物记之二十八野菜记
(青葙) (灰灰菜) 过护城河往东,是个大河湾,涝时一片泽国,一般年景种庄稼。因为洪水留下了淤泥,土地十分肥沃。 田畔地头,野菜肥嫩。 古诗词中,有四大野菜,十分有名。一者薇,蕨类,比如现在的蕨菜。二者葵,也称冬葵,是古代常见的菜蔬,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吃,我曾经在北京昌平乡下一个饭馆门口,见过野生植株。三者藿,就是豆叶。四名气最响亮,莱,或者叫藜。 常读古诗词的人,对这几种野菜一定不陌生。比如,“长歌怀采薇”,“壮志蒿莱”,“松下清斋折露葵”,“炊藜蒸藿飧上客”,随便一想,就一大把。 敝乡没见过葵,也没有薇。豆叶常见,黄豆、绿豆、豇豆,各种豆叶,不知道古人吃的是哪一种。不过,看上去都不怎么好吃。 倒是藜,遍地都是,几乎成灾。藜,民间也叫灰灰菜,三角形的叶子,可长到两米高,结一小穗一小穗的种子。灰灰菜一尺来高时,掐嫩头,洗净过开水焯过,拌油盐小磨香油,口感滑滑的,淡淡的清香。灰灰菜是个贱物,所以古代把老百姓叫藜民。 刚到北京的时候,去菜市场买菜,看到咸菜都是紫红的,以为是野菜。后来知道,敢情北京的人种的苋菜都是紫红的,野生苋菜是青白的。敝乡正相反,地里的野苋菜紫红,菜农种的才是白苋菜。野苋菜和灰灰菜一样,也是有把土就长一片。吃法凉拌,同上。 顺便插几句,明朝有本很有趣的书,叫《救荒本草》,就是一本野菜集录。作者是朱元璋的儿子,周王朱橚。朱橚的封地在河南,王府开府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这位王爷有仁慈心,见荒年灾民可怜,特意把河南境内可以吃的野菜收录在一起,以期在大灾的时候帮人渡荒。逢到没吃过的野菜,这位还把它挖回来种到王府的后花园观察习性,亲自试尝。在现在,周王该叫植物达人,肯定是喜欢植物的人,不仅仅是有慈悲情怀。关于野菜,明清还有几本,《救荒本草》最全最详细。我久有一主意,将来写本小说,叫《野菜王爷》。 青葙,敝乡叫狗尾巴菜。花絮穗状,紫白相间,像狗尾巴,半人来高。青葙喜欢长在大豆地里。初秋起身,把嫩头掐了,也是过水凉拌,油盐拌食,味道妙极,不可形容。小时候不知道学名,前几年才偶尔看到叫青葙,很小资的名字。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cd/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