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缘情本月有書
文 by渡月 最近往山里去的勤了,不免植物认得多些,江南梅雨季,困在城里出不去,翻翻书,闲散度日。 最早认识植物,不是在中药学的书上,是在《诗经》里。那些淳淳民风,幽幽情丝,化为劳作的汗水,都在「采采」二字。卷耳也好,云苓也罢,有关生活的,相思、念故、友情,与植物的朝夕相伴,此情不绝。 而后是《楚辞》,秋兰为佩,兰汤沐浴,在浪漫楚地,湖沼之国,伴随祭祀仪式,节日纷纭里,香草恶木齐登场。 诗经里的植物多关农作,楚辞里是文人的情怀,乐府诗词曲牌里,它们参与了生命里流转的一朝一荣。 柳有送别之情,多于灞桥折柳相送,故别称「霸凌树」。 「兰舟催发」,鲁班刻木兰舟而闻名,木兰树古来多用造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还有柏木、松木,都是可用之材。 史书论著里的成语典故,国画里的水墨丹青,有文人的世界,就有植物留下的痕迹。或以其言志,或寓意生动,总不过倾情而往。 「夜合花图」 与古代生活密不可分的仪式里,占卜、宗庙祭祀、生育、冠礼、嫁娶等此类,祭品大多有果类:枣、栗、梅、芡等,野菜类:荇菜、冬葵、野豌豆(薇),蔬菜和谷类(麦、黍、稷)等。根据各自场合不同,选适合的祭品。 日出月迭,是植物四季的变化,花叶果,形与色,实在让人无法忽视。春,叶蕊初露,迎春、木兰、紫丁香,次第繁复。夏来,枝叶荣荣,花的茂盛又换新装。秋有霜红,黄篱与枫林,红廖与梧桐,是寂静里的一整片绚烂。往冬,便是清冷的,腊梅与水仙低语,山茶独自。 自古以来的农耕,先从采食野菜开始,茼蒿、蕨、荠菜、车前草、马齿苋、马兰,几千年过去,我们还在采。鲜美的菌菇,古人聪明,牛肝菌、鸡枞早就不在话下。 栽种的农蔬,跟现今虽无大异,却能发现,有大部分是外来引进品种。茄子原产印度,魏晋才传入国内,黄瓜由张骞出使西域引种带回,豌豆是地中海来的,南瓜原产在中、南美洲,空心菜来自中南半岛的热带雨林…若非人类活动,能吃甚少啊。 还有对中药药性颇有研究的文学诗人们,杜甫因长期颠沛流离而体弱多病,常自上山采药,自行处方治病。白居易则是禀赋羸弱,“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半生眼疾。 柳宗元的《种仙灵毗》,《种术》,《种白襄荷》,都是自己种药所感。陆游不仅自己诊疗,还帮人看病。 苏东坡更是留下了医学著作《医药杂说》,宅中辟有药圃,自种自配,“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关于古代植物的文学常识、冷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告诉你,是颇佳的启蒙工具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cd/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9级16类食物寒凉属性表太有心了,拿走
- 下一篇文章: 11道一分钟起菜的旺销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