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废话不多说,

要给大家先上几张图!

大家认识它吗,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正式开始介绍之前,

小编要先来讲一个小故事。

兰溪江东蒲家村,有两亲兄弟。

弟弟叫蒲超,哥哥叫蒲齐。

蒲齐当哥像哥哥,吃饭总先让弟弟。

日子长了吃不消,哥哥反而象弟弟。

蒲超长成五尺一,蒲齐才有一尺七。

女娲见了好心疼,奖哥两只仙鸭梨。

蒲齐双手接过梨,先分一只给弟弟。

弟弟两口吞下肚,还想哥哥手上梨。

蒲齐不是舍不得,想着爹娘在印尼。

仙梨爹妈得尝尝,只是保鲜成问题。

半夜弟弟睡得香,蒲齐悄悄去藏梨。

自家有块冷水田,仙梨藏到泉眼里。

为了爹娘容易找,插根水草当标记。

好事传千里,女娲一听有主意。

一口仙气进水田,水草化成一万一。

一撮水草一只果,仙果味道赛鸭梨。

从此蒲超化席草,懒汉受不了仙气。

仙果长在水田里,自然过冬到春季。

爹娘虽然没等着,乡亲越吃越惬意。

为了感谢蒲齐哥,仙果取名叫荸荠。

荸荠,又称马蹄、水栗、菩荠、地梨等,

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

有“地下雪梨”之美誉,

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

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

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其根如芋,而色乌也”(李时珍语),属莎草科植物。

荸荠之名始于元代的《日用本草》。

早在年前,汶城西南鹿庄村方外3公里的地带就有种植。

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车驾出巡,

驻跸汶上,鹿庄袁某曾以荸荠进奉,

受到皇帝及其近臣的交口称赞。

自此,汶上荸荠声价倍增,秧种者历代不衰,

远销济南、徐州、京津、江淮、沪宁以及东北各省。

汶上大荸荠

同其它产地荸荠相比,

个大、皮薄,色泽光亮,

牙嘴小,可食率达98%以上;

单个荸荠一般重15克,

大者可达20克以上;

肉质细嫩纯白,食之清脆爽口,

有冰糖味,不涩口,不打渣,

既可生食又可熟餐。

中医认为荸荠味甘、性寒,入肺、胃二径,

具清热、生津、止咳、化痰、开胃、

润肺、消积、化食、凉血、明目等药用功能,

真可谓食医俱佳矣!

(文/编辑

许梦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ngkuiguoa.com/dkgcd/10652.html